现年54岁的沈海林是驻马店老街派出所社区大队一中队民警。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立足本职,尽职尽责,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以诚实厚道的人格、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赢得了领导、同事以及辖区群众的普遍赞誉和认可。
政治立场坚定踏实肯干爱岗敬业
从警30多年来,沈海林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作为紫的座右铭,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牢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可以说他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公安工作,因为他深知工作无小事,大于天的意义。虽然沈海林同志年龄较大,但是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深入管辖范围之内的银行和包保企业调查研究、细心回访,为企业保驾护航,排忧解难。
沈海林始终说:“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大无畏的气概和饱满的精神,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探究百姓生活了解民情为民解忧
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治安民警,虽没有和刑事犯罪分子搏斗的英雄事迹,却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在沈海林所管辖的社区有一名有吸毒史且刚刚释放出来的人员叫穆理齐,因常年吸毒导致自己生活困难,沈海林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其父母以捡拾废品为生,他本人也没有什么生活技能,前些年又因吸毒导致家境更加困难,于是便自己出资看望他,并给他带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同时耐心地劝导他要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摆脱过去的阴影,控制自己的言行,相信政府和国家,给自己一个体会,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现状。穆理齐听后非常感动,下定决心改正错误,希望自己能尽快走上生活的正轨。
在沈海林所管辖的老街社区片区内人口密度大,流动性较大,人员组成复杂,暂住人口多,因此治安难度较大,辖区内第九中学学生较多,上下学期间校门口人员车辆较多,安全隐患较大,他结合学校周边的实际情况,主动走进校园,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与学校加强联系,采取课堂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持续在辖区第九中学开展法制宣传进课堂活动,全面提升在校师生法治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带领学生开展紧急情况预案演练,加强应急处置,面向广大师生开展丰富多样的互动交流活动。他带领辅警对校园周边的出租房屋、网吧、电子游戏室、小店铺、歌舞厅、娱乐场所等治安复杂场所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消防检查,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
在对辖区进行“一标三实”入户走访过程中时,他以严谨、细心的工作态度,了解并掌握了网上逃犯朱翠英、王永彬、赵永威、穆社论4人的确切线索。后运用情报信息系统进行比对,掌握网上逃犯人员的行踪轨迹。去年9月以来,通过跟踪蹲点守候,已先后共抓获逃犯5人(含历年逃犯3人)。从根本上扭转了辖区内的治安状况,辖区内盗窃等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他以饱满的精神,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同时,为保障金融系统、酒店宾馆、医院等重要场所的安全,他与各负责这些场所的保安人员也结下了深厚感情,在日常的走访过程中以聊天的方式给保安们循序渐进地传输治安知识和技巧,数年如一日,默默工作,无私奉献。领导和同志都称他为社区警务大队的“老黄牛”。
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明热爱学习
在工作中,沈海林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刻作为约束自己行为的行动指南,铭记人民警察是人民的公仆,决不能在行使党赋予的权利时,谋取个人私利,在实行便民服务时、调解各类纠纷中,严格依法办事,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他始终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安工作者,必须具备政治合格、业务精通这两项基本素质,因此,平时不管工作有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一部分时间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法律业务,不断给自己进行充电,让政治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入脑入心的自学使他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坚定了用法制工作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警之路无愧始终如一方得始终
作为一名警察,在工作和家庭这个天平上,永远不可能有平衡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个节假日,答应妻儿的出游计划时常是一个电话,休假便成了“空头支票”。孩子生病,他也不能及照顾陪伴,他总说对于通情达理的妻子,他亏欠得太多,对于孩子,他也亏欠得太多。“岗位可以平凡,工作可以普通,但绝不能平庸,更不能落后,无论面对任何艰难险阻,我都无怨无悔,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头顶的警徽……”这是沈海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沈海林,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警察,没有什么动听的言辞,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在领导眼里,他是个踏实肯干的好同志;虽然同时工作的很多同事大多都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他没有因此而抱怨,只因为对警察这个职业的热爱,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在社区管理这条从警路上,他很坚定,很执著,无怨无悔。
编辑:祝玉娇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