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友爱、分享、关怀的中国式邻里文化已然延续了数千年。
然而,近年来这种邻里文化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门邻居不知姓名的冷漠比比皆是,邻里关系令人心痛。
为弘扬优秀邻里文化,新干县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建成了洋峰邻里服务中心。该中心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党员志愿服务中心于一体,是“党建+”的延伸,更是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的新探索。目前中心初步取得了“邻里服务、服务邻里;民得实惠、党得人心”的喜人成效,受到百姓的一致称赞。日前,笔者走进邻里服务中心,感受新时代邻里文化的魅力所在。
洋峰社区邻里服务中心接待台
彭建新、邓童文、彭辉■ 文/图
敬老孝亲筑暖心爱巢
正值饭点,笔者在职工食堂看到有11名老人正在用餐。“食堂每天都有三餐供应,中晚两菜一汤,饭菜弄得香、味道好,每餐我都吃一大碗饭;社区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每天都会提前打好电话叮嘱我记得吃饭,生活在社区我感到很满足、很幸福。”樊顺香奶奶和蔼地说道。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樊奶奶今年已经74岁了,年轻的时候是一名知青,1964年从南昌下乡,婚后一直在洋峰农场做工,退休后搬到员工宿舍,平常在家帮女儿带孩子,每天在食堂吃完饭后再回家给孙儿孙女们弄饭吃,生活虽然简朴,但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行至体育场,两位老人吃完饭在打门球,在采访中老人们告诉笔者,平时吃完饭或者没事的时候,就会叫上几个好友在这打上半天;打门球特别讲究技巧和方法,推杆的力度、击球的路线、风力的大小……这都是推球进洞必不可少的成功因素。谈到打门球的好处时,老人告诉我们一方面可以修身养性,丰富休闲生活,追求安静、放松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腰椎炎、颈椎炎疼痛,对身体也好。
邻里服务中心建成后,社区通过统计、审核,决定将小区内70岁以上的老人确认为养老服务对象,采取“单位拨一点、向上争一点、社会捐一点、老人凑一点”的办法,老人们每月只需缴纳200元便可在食堂享受每日三餐的餐饮服务,饭后老人们还可以在日间照料室休息。
假期孩子们在图书室阅读书籍
趣味文化造精神源泉
推开职工阅览室的门,里面藏书丰富、包装精美,书架上都贴有标签,书籍报纸分门别类、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很多小朋友正捧着书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精神食粮。“我从小就喜欢看书,爸爸妈妈上班忙我就自己找书看,自从小区有了阅览室,我每个周末都会来这里看书。”黄晨朗小朋友开心地说。
为了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中心通过专项培训、宣传栏等形式,在小区内宣传新思想、新政策,营造了“读书之风、文学书香”的浓厚氛围。通过与该县图书馆线上联网设置了洋峰分馆,方便群众借阅书籍;每月在文化活动中心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会,并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在小区文化广场新建了百姓舞台等文体设施,在节日时会组织社区群众和工作人员进行文艺表演。
健康卫生展人文关怀
走进公共卫生室,小小的办公区按照用途进行合理划分后,共有治疗室、留观室、诊疗室、药房等多个科室,医疗设备整洁干净,健康档案整齐摆放,只见卫生人员正在为社区群众测量血压。“自从小区配备了卫生室后,现在看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平常有点小病痛直接往社区跑,工作人员都很有耐心,服务态度也很好。”住在三栋的李冬琴奶奶笑脸盈盈地讲着。李奶奶今年62岁了,由于年纪大了血压总是不稳定,还常年患有糖尿病、气管炎等病痛,服务中心建成前,她只能跑去县医院就诊开药,现在小区有了自己的卫生站,看病都不愁了。
卫生室工作人员周圆菁告诉我们,区域人口目前达到1600人,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35份,新建重点人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和孕妇婴儿群体)健康档案100多份。针对小区内患有慢性病的群众,每个季度会组织一次随访活动,上门到户为老百姓免费检查身体,争取实现公共卫生健康均等化。
目前洋峰社区共配备了3名专职医护人员,组建了洋峰街道卫生健康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全天候的医疗服务。今年该站邀请沂江医院医生进行了2次“健康进街道”活动,为职工和小区居民免费体检;“三八”妇女节期间开展女职工“关爱行动”,组织困难女职工、单亲困难女职工进行“两癌”筛查,进一步加大对困难职工及其家庭的关爱力度;定期举行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增强社区群众的卫生防范意识,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志愿服务显责任担当
农忙高峰时期,洋峰志愿服务队自发在辖区内广泛开展秸秆垃圾禁烧宣传活动,队员们走村入户下到各个村小组张贴秸秆垃圾禁烧宣传单,散发禁烧资料500余份,向村民宣传环保法等法律知识,讲解露天禁烧秸秆垃圾的危害性,对不听劝阻的违法行为进行拍照存档,依法进行经济处罚,确保“田间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见一块黑斑”。志愿服务队队长刘建秋告诉笔者,服务队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相关活动,旨在增强群众的普法知识和环保意识,为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贡献出一份力量。
“我们每年都会在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推进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将法律援助暖进困难群体心中,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足不出户享受到普惠便利。”法律服务队员谢有如说道。截至目前,社区已经开通了“绿色通道”,构建起了“心连心诉讼圈”,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就近办理诉讼事务的需求,社区上下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
参观完党员志愿服务站,负责人刘艳珍介绍了站内情况,目前社区由21名党员和在职职工组建了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每个季度定期在社区内开展卫生保洁、法律咨询、纠纷调处、水电维修等志愿服务,始终秉承“为民服务、为民着想、奉献自己”的思路开展各项志愿活动,形成了“建家、强家、暖家”的良好氛围,一步步把邻里服务中心建设成广大职工依靠和依赖的“职工之家”,深受群众好评。
编辑:祝玉娇 审编:jun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