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西社区展出珍贵邮票讲述国家发展历程

 时间:2019-10-10 18:17:17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姝)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市朝阳门街道朝西社区于近日举办了“春华秋实”邮藏暨老物件展,以此反映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收藏爱好者们拿出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邮集,串联成一部国家繁荣发展的历程。

“我是从小学开始集邮的,已经坚持了50多年。”今年68岁的姜在昉是东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集邮组的成员,这次展出,他拿出了自己的看家藏品,“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张邮票,是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和共和国同岁,也有70年了。”

展览在朝西社区的诚和敬老配餐中心开幕,近百平方米的展厅里展出了30组作品,每一组有上百件包括邮票、邮戳、邮封在内的邮品展示。展品并非随意排放,而是按照不同主题呈现。

第一个主题“人民革命三十年”邮集出自姜在昉之手,“1919年五四运动拉开序幕、中共一大的召开和参会的主要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期领导的三次工人大罢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国家经历过的那些重大事件,这里面都有。” 姜在昉兴致盎然地给新京报记者讲解,“1925年2月,毛主席在家乡湖南创办农民夜校,也就是农民运动讲习所,毛主席当时担任所长。这是我去那儿旅游时给自己寄出的一个实体信封。”

“还有这个” ,姜在昉拉着记者来到另一个信封前,“这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1995年7月7日,我专门去卢沟桥给自己寄的,你看这印戳上‘芦沟桥’的‘芦’还是当年的写法。”

另外一个主题“东城壮丽70年”也是姜在昉精心创作的,“东城区经历过3次行政区域划分的改变,新中国成立这70年,东城区见证了许多重大的活动。”这一专题由以纪念1949年的“开国大典”的邮票作为首张,最后一张是今年3月份发行,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展览《伟大的变革》的邮票。“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当时为了接待会议宾客,建了北京和平宾馆,是新中国第一家涉外宾馆。” 姜在昉指着一枚信封向记者介绍。

今年85岁的柳一江老人也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他在这次展览上创作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个主题,按照东北、西南、华北、西北等不同区域,将56个民族的风貌用明信片来呈现。特别之处是,每张明信片上还贴了与之对应民族的邮票,并且加盖了该民族主要生活地区的邮戳。柳一江说,邮票、邮戳、明信片三合一集齐可不容易,花了好多年时间,邮戳上的地名不少已经改变 “有一些是我和当地邮局联系,自己准备好明信片和邮票,寄过去让他们给盖戳后再寄回,有一些地区的邮局不好联络,就自己去找或托朋友去找。”

姜在昉向记者表示,集邮是个耗费精力的事儿,一些珍贵邮票是当年随信件寄出的,弄下来珍藏有损坏的风险。还有一些邮票因为发行量小,纪念意义重大,即使花大价钱都买不到。

但即便如此,这些老收藏家并不吝惜将自己的藏品展出,“邮票承载国家发展的印记,社区帮我们开设这个展览让更多人欣赏邮票的美,了解祖国的发展,是好事儿。”姜在昉说,“这是我们老同志们对党、对祖国的情怀“。

除上述提到的国家发展,民族团结邮集外,此次展出还涉及祖国美景、航天计划、一带一路等主题,由7位老集邮爱好者设计样式和提供藏品。 此外,除了集邮作品,活动现场还展出了由朝西社区街坊们自己收藏的老物件儿,上世纪70年代的钟表、80年代的暖瓶、90年代的录音机……

编辑:陈兵 审编:jun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