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服务社区的退伍老兵

 时间:2019-10-08 22:28:48来源:新京报

今年“八一”前夕,记者采访了多名退伍老兵,他们或在火车站义务指路,或成为最美小巷管家,或坚守守望岗,或在社区免费维修……退伍多年,仍然发挥着余热。

今日正逢重阳。我们专门刊发这组退伍老兵的身影,向“退伍不褪色”的老人们致敬。

66岁孙宝珍

干好“良心活” 升任金牌小巷管家

在体育馆路社区,有一对退伍老兵夫妻搭档,为社区服务了很多年。

孙宝珍1969年底参军,那时她刚满16岁。

“我去的是解放军卫校,后来在总参三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因为身体不好,很快被分到地方。在四川什邡的时候我们居住在山沟里,我一到春天就因为过敏浑身长疙瘩,只好复员了。”孙宝珍说。

回到北京后,孙宝珍被分配到国家体委上班,在食堂工作,在那里她认识了自己的爱人吴玉,“我亲爱的比我早一年参军,去的是原38军。”说起两人认识的过程,孙宝珍仍满脸洋溢着幸福,“我家先生最初在崇文区武装部工作,后来分到国家体委,我在运动员食堂,他在司机班。我们在体委工作的战友经常串门,就互相认识了,觉得两人心意相通。”

7月28日,孙宝珍和丈夫吴玉展示“光荣之家”牌子和金牌小巷管家荣誉证书。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2017年8月,孙宝珍成为体育馆路街道的小巷管家。今年4月,体育馆路街道召开2018年社区工作暨小巷管家总结表彰大会,她被评为金牌小巷管家。

“开始觉得责任太重大,我肯定干不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良心活,尽力而为。每天在体育馆西路南段巡街,上午一小时、下午一小时。但有时候,我也会多巡一会儿。”孙阿姨说,有一次她发现马路边上一个路灯碎了灯泡,地上一地玻璃碴子,她怕扎了孩子,就给相关部门打电话,很快处理干净。去年深秋,体育馆西路南段与龙潭路口有四个红绿灯都坏了,当时下大雨,孙宝珍在雨里一直给各部门打电话,直到有人来处理才回家。

“我家吴玉也是社区志愿者,对我的工作也很支持,我袖章没戴,立马给我送过来。”孙宝珍说,“他对自己要求严格,甭管什么事情,都热心帮忙。我们以前认识的人,见到我都会问小吴好,我很感动,人一辈子能让人念叨不容易。”

83岁向敬福 75岁张广明

退伍老兵搭档北京站义务指路十余年

在北京站北广场,有一个志愿者岗亭,每天义务提供指路、咨询服务。在指路队伍中,有两名退伍老兵,已经义务指路十余年。

向敬福今年83岁,入党已经60多年,参加过抗美援朝,是指路队元老,2007年4月组建时就是最早参加的。张广明也已经75岁,曾经参加过对印自卫反击战。

7月28日,向敬福(左一)和张广明(左二)在北京站为乘客指路。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指路队的汪队长告诉记者,两人是搭档,每周四早晨9点到11点会准时出现在岗亭,向敬福会多值半天,周五上午也会到指路队。“张广明自己身体也有恙,去年10月份的时候,两眼都得了白内障,做过手术。他爱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走丢了好几次了,有时候夜里在郊区找到。就这种情况下,他还在坚持。”

指路岗亭在北京站东街天桥底下,门口有个牌子,写着“义务指路”,还贴着一幅雷锋像。凡是有人问,老人都热情指路,路线太复杂的,两位老人还会给写个便条,让他们拿着坐车。

张广明告诉记者,他1962年初中毕业参军,7月在原北京军区入伍,驻防山西。当年11月份,随军前往中印边界参战。“过了兰州以后,下了火车坐汽车,过了乃堆拉山口就参战了。当时其实也很害怕,不过有老兵带着,教我尽量隐蔽。”老人回忆。

张广明1968年退伍。“当时分配时,要我的单位挺多,因为是部队下来的,很多地方都伸出橄榄枝。后来我去了北京东方红汽车制造厂,就是现在北京奔驰的前身,一直在那里工作到2006年退休。”老人说,后来建国门街道站东社区工作需要人做,他就干了10年社区工作,曾当过社区居委会副主任,2010年担任党支部书记,2016年卸任。

张广明说自己指路干了快20年了,是第一批最早的4个人之一。

“那时候环境没有这么好,我们就在红绿灯那里搬个凳子、椅子在外面指路,刮风下雨我们一直坚持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开始改善工作环境,在天桥那里支了个小屋子。后来条件越来越好。”张广明说,有的人问远郊区怎么走,还有去河北的,他们都要解释半天。“前不久还有东北人,我给指了路非要给钱,我说我们不要钱,是义务指路。”

现在岗亭服务增多,不仅有指路,还正在向服务性转变。

汪队长说,北京站出来的人有各种需求,只要有困难,他们就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

“北京站周边之前有很多电话亭,现在手机普及,基本都拆了。一些没带电话的人,就会找到我们,我们就会帮他们打电话。长途旅行会出现手机没电的情况,我们也准备充电宝,满足了一些旅客的需求。指路亭里备了开水,可以给旅客冲泡面和奶粉。因为北京公交不设找零,我们就准备了零钱,可以用手机支付跟我们兑换。”汪队长说。

7月29日,西花市南里东区社区,高起在社区担任电器维修组组长。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77岁高起

组织便民维修小组居民连赞“放心”

高起今年已经77岁,1966年自原武汉军区武字二四二部队退伍,现在西花市南里东区社区担任电器维修组组长。

因为在职时是一名技术工作者,退休后,高起担任北京市电工考官,还是一所院校的特聘电器专家,在电工方面有些特长。

“去年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党委的帮助、协助下,我带头首先组织了小区第一个便民维修小组,从招募志愿者、添置工具、建立规章制度,到场地时间安排、广告标语都做得井然有序。”高起说,便民维修小组的宗旨定为“为小区居民服务”,宣传普及用电安全知识,同时为小区家庭中的故障电器进行免费检查、免费维修。小组现有三人,高起是负责人。

便民维修小组把用电安全知识普及放在第一位。2015年11月、2016年2月和4月,他们分别组织了三次居民家庭用电安全知识普及活动。

“有一位居民送检一个接线板,我们发现导线绝缘老化、导线外漏,后经宣讲,这是非常危险的,极易引发人身触电和电器火灾,经居民同意我用钳子将接线板剪坏,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还有一位居民送来的电高压锅损坏严重,我们耐心对居民规劝,讲解利害关系,不要为省俩钱出现大事故,该居民知道后保证不再使用,消除了一次事故隐患。”高起说。

便民维修小组维修的东西小至接线板、手电筒,大至洗衣机、微波炉、淋浴用的电热水器,更多的则是电磁炉、电饭锅、电饼铛等。“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甚至还有人求我们修雨伞。我们只提供检查故障,无法提供形形色色的零部件。但我经常利用闲暇时间替居民垫钱购买零件。最少的是一毛钱的一个电阻,最多的是微波炉50元一个的磁控管。修好之后,居民再把钱还我。修好之后,居民说比送外面修放心多了。”高起说,六号楼一位贾姓居民年逾八十,求助检修,他们只花了1元钱换了一个热熔保护器,修好了一个电压力锅,花了2元钱换了一个开关,修好了一个电涮锅,贾师傅非常感谢他们,还让孩子抽空给居委会写了感谢信。

7月29日,兴隆都市馨园社区,王来平正在为社区居民磨刀。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66岁王来平

“闲不住”的倔老头修好95个楼门门禁

今年66岁的王来平家住崇外街道都市馨园社区,是一个“闲不住”的老头。

王来平是从航空兵退伍,1972年入党,现在是社区党员义务维修队队长。“我的维修工作是从修自行车开始的。我自己原来是修飞机的,一个自行车还能弄不好。”王来平说。

都市馨园社区是回迁小区,有18栋楼,95个单元门,早在2005年就改造了单元门,安装了门禁系统。但时间一长,多半门禁系统已经损坏。凭着一股子倔劲儿,王来平开始了“研究锁”的工作。

他用了3天时间走遍18栋楼的95个楼门,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登记,制订修理计划。社区党委先期给服务队投入启动资金300元,作为维修费用。因为资金有限,王来平自己购买了复制器及门禁卡,自己动手,对95个楼门进行维修。

目前,社区所有的防盗门都已经恢复使用,并且不怕坏。王来平说,这东西就是个损耗用品,坏了没关系,修就是了。

后来,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家里门坏了、灯坏了、锁坏了,都找王来平修,已经成了习惯。

社区18号楼有五名年过九旬的老人,但是由于楼门台阶太高出入极为不便,王来平知道了,便找来了施工队,申请由街道出资,和大家一起为95个楼门都安装上了楼梯扶手,为了防滑,还找来布条给每个扶手都裹了起来。

家住9号楼的郭长志大爷来到办事处投诉楼下招待所因装修造成水污染,两家已势同水火。王来平知道后,对自来水管路进行检查,到招待所检查自来水管路安装情况,然而并未发现招待所安装水管路有问题。于是,又入户排查。经过检查,发现是郭大爷自家壁挂炉水截门给壁挂炉供水后未关闭而造成在不用水的情况下,暖气管道水倒流,造成水污染,与招待所无关。这不,又解决了争端,又找到了问题根源。郭大爷对此非常满意。

96岁王登旺

九旬安保值班员主动值守地铁口

王登旺今年已经96岁,在新中国成立前便已经参军入伍,朝鲜战争爆发后便跟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7月28日,东花市街道,96岁王登旺戴着奖章敬礼。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王登旺所在的部队并没有被安排到战争的最前线,而是被分配到了待修建的战地机场,参与志愿军空军机场的修建。

老人说,自己开始觉得非常沮丧和失落,因为他们也都是抱着视死如归的信念来到朝鲜,可到达战场后并没有被安排到战斗最前线,因此每个人都在所难免感到十分失落。但他也没有因此抱怨,在空军机场奉献自己的力量。

当美国空军发现了这个战地后方机场,便开始了对机场的定期轰炸。当美军战斗机轰炸离开后,所有的战士便要抓紧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对轰炸后受损的跑道进行修复。后来,美军战斗机轰炸后离开不久会返回进行二次轰炸,可这个时候战士们正在进行跑道的修复,也因此众多的战友都在二次轰炸中牺牲了,包括王登旺所在连队的指导员。

王登旺展示当兵时得的奖章。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如今,王登旺是街道数千名安保志愿者中的一员,也是安保值班员中年龄最大的。考虑到他年龄较大,志愿组组长没有安排老先生值班,但他看新闻知道有重要活动,社区需要人员值班,便不顾家人的反对,戴上小红帽和红袖标、胸卡,拿着马扎到广渠门外地铁口值班。

王登旺说,“我对这里很熟悉,一直在这里值班,地铁口流动人员较多,问路等人员较多。”记者采访期间,只要过往行人有问路的,王登旺都会一一解答、指路。

61岁郭连城

坚守邻里守望岗 成为社区一双“眼睛”

郭连城于1958年9月出生,1976年入伍,当兵6年,在北京市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医院做卫生员。

7月28日,天坛街道,郭连城在守望岗值班。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当时是铁道兵,后来改成了基建工程兵。我们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培训,然后进行了3个月军训,就分到医院培训,后来做卫生员。”郭连城说,他去年退休,就开始在社区做志愿者。

“我跟社区说,我退休了,社区有事就尽管安排。从去年开始,我在桥湾地铁站附近邻里守望岗站岗,只要是需要就会过去,每天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郭连城说,社区守望岗就是社区的一双眼睛。近来治安明显变好了,去年有偷电动车的,今年居民都不用把电瓶拎上楼了。

编辑:陈兵 审编:jun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