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场“社区对话”,迈向理性思考的第一步

 时间:2019-09-27 21:55:26来源:中国网

周四晚七点至九点半,香港政府于湾仔伊利沙伯体育馆举行首场“社区对话”。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出席。港府称,此次对话联络超过200人,进场超过130人。本场“社区对话”一共有五轮对答,由主持人当场抽签,每次于三个透明箱中轮流各抽出两个座位号码,被抽中的市民有三分钟的发言时间,每6个市民一组,每组发言完后,官员以综合方式进行一次性回应。

对话是一个平等的、开放的、建构和互融的过程。对话双方必须既是言说者,也是倾听者,既是参与者,也是思考者。对话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能够相互理解,为了对本来带有偏好的观点进行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共同价值或意涵。

对话不同于争论,争论的指向是“赢”,是一个观点压倒其他观点,而对话指向的是价值融合。对话也不同于协商,协商本身是目的指向的,是政策与共识形成的途径,对话为协商开放了空间,是协商必须经历的一步。

公共对话首先应当是意义和价值指向的,其次才是目的指向的。面对当下香港社会面临的困局,街头政治事件频发,“社区对话”应当鼓励参与者充分表达他们的观点,分享那些能够证明他们观点的价值。在“社区对话”的过程中,香港大众应利用自身的话语权表露诉求与观点,同时港府也在此过程中倾听民声,阐述立场与政策,树立政府形象,了解民意并疏解民怨,最终通过持久的对话机制达到政府的管理目标和民众诉求之间的平衡。

林郑在开场发言时表示,此次对话不是“公开秀”,安排此次对话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改变方式。“社区对话”正面市民的诉求,作为恢复秩序的起点,对于逐步消除误解,修复裂痕,重新获取大众对于港府的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市民“五大诉求,缺一不可”的要求,林郑月娥表示部分无法接受,因为这将会为香港法治带来更大的冲击。香港面临的问题比“五大诉求”更加广泛,存在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就有关市民提到的“双普选”问题,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补充,双普选必须在“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框架下进行,表示希望未来有机会针对“一国两制”问题作出更充分的讨论。

针对市民对于香港发展前景的担忧,林郑月娥重审了“一国两制”的原则和底线,申明“一国两制”没有变质。面对漠视民意的批评,林郑也坦诚政府的聆听工作做得不够,所以行动给人感觉“一意孤行”,但她强调愿意聆听大多数的意见,同时表示,政府一直关心青年人,希望能充分聆听年轻人的心声。

社会成员对国家、社会生活形成不同的观点并将其表达出来不是自发生成的事物。它需要若干前提,如“世俗的理性主义”、少数群体权利的承认、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协商理性、社会成员的公民性等。在首场“社区”对话过程中,除去个别市民的发言带有情绪宣泄的意味,大部分市民都以冷静的态度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担忧。虽然一些观点可能缺乏理性的成分,但冷静的对话是迈向理性思考的第一步。

林郑月娥在回应时说,今晚未必每个问题都回应、每个意见都答应。她表示对话目的是把心底话都讲出来,互相尊重意见,特区政府会包容不同意见。

林郑也表示,对话的方式和地点都可改变。“社区对话”这一平台作为政府与社会沟通的重要窗口,不应沦为情绪宣泄的平台,也不能以重复的说辞敷衍了事。如何调整对话的方式,使双方能够在对话中更加有效的互动互融,是决定对话有效性的关键一步。保证对话机制的存在,将对话机制持久的推动下去,香港社会才能看得到希望。

编辑:祝玉娇 审编:jun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