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瓯海区南白象街道,“南湖未来社区”项目一期用地已经拆迁清理完毕,项目招投标正在进行,预计10月开工。三年后,一座集邻里共享、生态集约、智慧服务于一体的南湖未来社区(以下简称南湖社区)将拔地而起。
这个“未来社区”会是什么样?温都记者专访项目有关负责人、规划起草者,为你揭开神秘面纱。
什么是未来社区?
未来社区是今年浙江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是指围绕社区全生活服务链需求,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目前,我市已有鹿城集新社区、龙湾富春社区、瓯海南湖社区、永嘉雅林社区入围首批省级未来社区试点建议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二。
南湖社区以“塘河文化社区”为主题,将通过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双创复合中心开发、智慧生态生活区打造、塘河民间博物馆展览区建设、推进项目工程总承包(EPC)等四大举措,争取形成智慧宜居水乡、民间文化博览、TOD多功能集成三大特色,打造以文化传承与生态康养为特色的未来水乡社区。
为什么选在这里?
南湖社区区域位于南湖新城与高教新区交汇处。该项目规划单元用地面积约为97.25公顷,东至温瑞大道、南至中兴大道、西至蛟凤路、北至前林河和南洋河。项目实施单元用地面积为25公顷(水域面积3.18公顷),范围为东至龙霞路、南至霞坊路、西至蛟凤路,北至门前河。
该区域是现在的霞坊社区,一个典型的老旧村居,于2018年实施拆迁,并纳入瓯海棚改项目。
为什么是这里?瓯海区发改局重点办有关负责人坦言:“其实,未来社区申报前,我们在全区选了10个点作为备选。后来,邀请专家论证,最终选定这个社区。它的区位优势明显,创建条件成熟,周边高教园区、肯恩小镇、生命健康小镇、三垟湿地等功能板块齐聚,具有交通、生态、文化、人才、产业、配套等6大方面优势。”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所有村民都开心得不得了”
南湖社区将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开展建设,总投资达65.3亿元。
该社区实施单元分为两期工程、四个地块建设。其中,作为一期工程的是南白象街道霞坊村城中村改造安置工程项目,合计两个地块约131亩,预计10月开工;二期为TOD复合地块以及一个带方案出让的商业地块,预计明年3月出让。项目总体预计2022年9月完工。
“建成后,主要服务两大类人群,一是当地原住居民,主要是南白象霞坊村的拆迁居民;二是瓯海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瓯海区发改局重点办有关负责人说,该项目直接受益人群规模为5585人,其中安置回迁3682人,引进人才1903人。
从项目所处南湖新城的产业结构特点看,从事健康医疗、文化教育、科创研究等与特色小镇发展相关的特色专业人才,以及高校知识分子将是本社区的主要服务人群。
霞坊社区党支部书记叶成达说:“我们社区被列为未来社区,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所有村民都开心得不得了,边上的村也都很羡慕我们。大家对这个未来社区都很期待。”
九大特色服务细细讲
项目实施方案的起草人、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规划院规划所副所长李超,分别介绍九大场景。
未来邻里场景设计,提供多层次的邻里交往空间。
“我们设计以‘社区即城市文化公园’为定位,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社区’,把社区变成该区域的文化公园,社区周边的人们也能来社区享受其公共服务。”李超说,这里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邻里交往空间,例如邻里互助生活空间,通过构建“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的邻里贡献积分机制,制定邻里公约,建立邻里社群,形成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共同体。“邻里贡献积分机制在新加坡等国家很常见,人们可以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换取积分,再用积分换取社区里的理发、托儿等服务。”
未来教育场景设计,打造全龄终生教育体系。
“现在教育服务的最大缺口主要是3岁以下的托儿服务,在这个社区里将建设24小时托幼所,通过引进社会力量,探索临时看护、家庭式托育等多元化模式,实现3岁以下幼儿24小时全托及托育全覆盖。”李超介绍,通过配套幼儿园、小学建设,依托温州中学、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校,打造满足老、中、青和儿童全年龄的教育场景。同时,通过建设城市书房、社区“幸福学堂”、社区达人库打造社区学习平台,并通过线上线下多角度开展与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温州中学、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的教育共享。
未来健康场景设计,提供智慧型家门口健康服务。
“以健康生活、优质医疗、幸福养老为核心,打造智慧型家门口健康服务。”李超说,在健康生活方面,在15分钟步行圈内配置健身场馆、球类场地,在5分钟步行圈配置室内、室外健身点。同时,打造无间断慢跑绿道、游泳馆等。
在优质医疗方面,依托构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探索名医名院零距离服务机制,打造名医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远程问诊医联体,以及社区健康数据共享,“病人在家就可以通过视频联系社区的家庭医生,享受诊疗,还可以直接对接医院名医。”
在幸福养老方面,建设托老中心、残疾人康复站等设施,支持“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模式,推广老人健康穿戴式智能终端,促进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全覆盖。
未来交通场景设计,打造智能便捷交通网络。
“在社区内部构建人、车、物分层立体交通体系,实现5分钟智慧取停车,10分钟步行可达公交站,30分钟智能物流配送到户。”据介绍,社区计划通过室外路面层、地上架空层、半地下层、地下层四个空间维度,区分车流、人流、物流。
其中,室外路面层、地上架空层为人流承载层,半地下层是社区下沉绿化及快递物流的主要承载层,地下层则为社区车流的主要承载层。同时,建立智能停车系统,实现5分钟取停为目标,统筹车位资源。打造“社区家庭”智慧物流服务集成系统,实现30分钟配送入户。
未来建筑场景设计,打造绿色智慧建筑。
“社区建筑给大家最直观的惊喜应该是立体绿化,将在建筑物顶部、墙面等区域进行不同层次的绿植布局,利用雨水实现梯度灌溉。”李超说,除此以外,还将依托社区边的公交首末站打造社区TOD综合体。
未来服务场景设计,提供智慧管家全服务。
“阿里巴巴公司将为社区免费实施‘未来社区CIM智慧平台’。在住户入住之前,所有的住宅内都将安装智慧终端,实现家庭‘小脑’与社区‘中脑’的信息联通,实现社区的智慧化管理。”李超说,这样居民家就可以实现智慧家居,点点手机就能操作家电;社区可以实现智慧安防、智慧运营。同时,还将构建“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模式,按照居民基本物业服务免费和增值服务收费的原则,提出全生命周期物业运营资金平衡方案。
未来创业场景设计,打造创业服务孵化平台。
社区将推出多类型人才公寓,采用定对象、限价格等方式,建立利于招才引智的出售出租政策机制。同时按照“未来创客厅”理念,打造TOD双创空间,并提供复合优质创业服务空间,规划社区双创办公面积2万平方米。
未来低碳场景设计,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例如,建设集约高效的供水系统,打造节水社区和海绵社区,推进雨水和中水资源利用;科学规划布局社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的分类体系。
未来治理场景设计,建立社区“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的治理机制,构建社区基金会、社区议事会、社区客厅等自治载体和空间,激发多方主体广泛参与社区治理。
编辑:陈兵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