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郭家桥北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主题街区,通过法律元素的巧妙植入,不但提升了社区景观品格,也让法律知识深入到群众身边。文宇摄空间开放了,文化流淌着,距离更近了—— 5月24日,成都市青羊区顺城上街,与宽窄巷子隔街相望的少城视井音乐文化创意园区内,一阵悠扬歌声响起,不少听众围坐,时而传出叫好声。少城视井音乐文化创意园区利用街道闲置楼宇改建,拆除原先闭合式的围墙,取而代之的是绿植墙、小游园、步道,全天候欢迎居民游客入内。通过亲民化改造向市民“敞大开门”,这样的举措在成都各社区并不鲜见。去年9月,以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为目标的社区治理行动在成都开展。社区的变化,市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社区真正有了家的味道。”成为不少市民的心声。改空间:拆除隔离 拉近距离每日晚饭后,少城街区居民李发琼习惯到少城视井音乐文化创意园区散散步,“围墙消失了,现在这里有坐的、有耍的,安逸得多。” 有相似感受的还有武侯区倪家桥社区居民。在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拆掉了传统的服务窗口柜台,圆形桌椅、舒适沙发、整齐的图书报刊、社区居民的手工艺摆件等,给人家一般的温馨感觉。倪家桥社区党委书记陈英介绍,打破了传统的柜台办事模式后,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了“党群、政务、社区、文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喝着咖啡就把事办了,大家更愿意来。” 在郫都区,社区治理坚持“办公阵地最小化、居民空间最大化”,开放社区空间和整合“三类地块”,打造成为供居民认领的“可食地景”。目前,共有2万余户家庭认领,种植面积1200余亩,形成了城市内一道道绿色风景线。添内涵:文化浸润 增强归属感锦江区水井坊社区,60多岁社区居民肖大爷坐在水井坊乡愁故事馆里阅读图册。“这里每一件作品,每一个物件,都有故事,既是展示本土文化,也是居民与社区情感的联结。”水井坊社区党委书记王怡介绍,这里放置的书籍、影像等,都是居民们在社区号召下志愿组队,对社区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旧物、故事挖掘和收集形成的。 “对社区发展治理来说,乡愁既是抓手,也是路径,与居民分享回忆,让人产生归属感,在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同时,增强集体认同感,建设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区。”王怡说。更多的文化元素渗透到成都各个社区。在金牛区营门口街道花照社区,670余平方米的花照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结合节气、社区居民喜好,开设了包括国学诵读、摄影、花艺培训、茶道、少儿戏曲等各类文化活动。不仅如此,这里还落地了全省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宣传服务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华珍的“藏羌挑花刺绣”作品就在这里展示。花照社区党支部书记邓远福介绍,“非遗”进社区,不仅通过日常展示让社区居民了解非遗文化,还通过举办培训,让居民体验和参与,为部分社区居民解决就业问题。变模式:引入市场资源 强化社区特色特色餐饮、茶艺、精品民宿……宽窄巷子周边的6条小街,如今聚集了不少受到年轻人欢迎的“网红店”。 “我们希望把宽窄巷子每年2000万人次的游客流量引到周边的街巷和载体中来,打造文娱游购创一站式体验的多元场景特色街区。”少城街道负责人说,在业态穿插的基础上,这6条街区还被分别赋予一定特色主题。发挥邻近宽窄巷子的地缘优势,少城视井音乐文化创意园区正力争打造为社区商业新品牌。目前,园区已入驻50家文创企业。一曲《成都》唱红了小酒馆,也唱红了玉林街道,如今二者正在携手合作,更大程度地发挥品牌效益。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顶层正抓紧打造,“未来小酒馆将在这里办公,还将开设小酒馆纪念馆、录音棚等供居民使用。”陈英介绍。利用小酒馆在音乐界的影响力和资源,玉林街道和小酒馆合作举办玉林城市民谣音乐节,赚足人气。今年5月初,谭咏麟等40余位川港明星走进玉洁巷3号的院子文创园,谭咏麟感慨,走在玉林的街头,能真切感受到这里已成为“音乐文创”的热土。
编辑:陈兵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