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社区治理“专业化” 提升居民归属感

 时间:2018-05-18 13:18:08来源: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罗大姐是小街坊治理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近几个月,54岁的罗秀花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每天早上9点到10点,下午6点半到8点半,她都会和“豫府志愿服务队”的队友们到“豫府社区绿岛公园”、新街口小游园等地,看看有没有乱涂乱画或是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并进行劝导,这是她每天生活的一部分,雷打不动。

她和社区的居民都觉得,现在社区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来之不易。

大半年前,这个主要由拆迁安置小区构成的社区,还是一个“三多三难”社区:遗留问题多、安置居民多、矛盾诉求多;城市管理难、社会综治难、社区服务难。

社区由“由乱到治”,邻里之间由熟人变陌生人再重回熟人的过程,社区治理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方式的转变,带来硬件环境和居民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

以党建为引领

社区治理“专业化”

初夏的早晨,走进成华区青龙街道致强社区豫府小区,在这个以新居民为主的安置小区,周边点滴叫人心生欢喜:道路整洁有序,左邻右舍见面微笑致意,邻里中心内,志愿者带来了一场咖啡自制实践的免费课程,就连散落在小区门口的几辆共享单车,也被擦得锃亮。

眼前这幅景象,在社区居民黄会明的心目中,就是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样本。

然而,一年前的社区并不是这样。各类安置小区建立后,居民们觉得住得近了、感情却疏远了。“还有垃圾乱丢、道路拥挤等等,出门了都没有地方去。”黄会明对此感受很深。

对此,街道和社区决心改变。首要着力提升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能力。社区书记刘平介绍,建立党建引领统筹机制,由党组织牵头,引入企业共建资金和党建共建,开展民主引领协商自治,搭建社会各界参与平台。“抓好社区治理‘专业化’也是解决社区问题的关键,我们社区居委会成立了五大专委会,目的是先让大家找到归属感,形成对治理工作的认同。”社区居委会主任闵艳坦言。

多方参与共治共享

构建高品质社区

每天晚饭后,租住在豫府小区的徐开国都会在方家河绿道大气、疏朗的林荫慢行走廊上散步。周末,豫府社区绿岛公园更是成为社区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罗秀花笑言,公园里的人“比春熙路的人都多”。

享受着眼前的舒适生活,社区居民万吉福感触深刻,小街坊环境的改变也有自己和其他群众的智慧。

社区发展治理的成果,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标准。闵艳介绍,社区动员社区党小组长、居民自治小组长等通过专题走访、问卷调查和召开“坝坝会”、新街坊城市营造居民见面会等方式征集居民建议意见,并采纳了多数意见。同时,社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等多方力量参与,眼前这座充满了“人情味”的公园,出自全球知名的城市规划设计师之手。与此同时,社区创客、金融工程师这些“陌生人”也成了公园空间建设的新生力量。

环境变化人心聚拢

居民责任意识增强

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人心的改变。维护这份安逸祥和生活的意愿,也转化成为社区居民的自觉行动。

罗秀花所在的“豫府志愿服务队”、万吉福所在的“护花指导队”、黄会明所在的“环保志愿队”经常开展各类活动,大家都认为,自己就是社区的主人,要尽好主人的责任。

社区书记刘平介绍,社区党委坚持“共治”的原则,动员驻区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联合构建起共建共享共治全域化治理服务体系。与此同时,社区与驻区单位达成共建共管共享协议,起草共治文明公约,组建了新街坊群,不断扩大公园自治和共治的队伍。

罗秀花觉得,社区的变化不仅在环境的改变,“家”确实就在身边。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惠及群众,罗秀花和社区群众都对此充分认同。

编辑:陈兵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