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枣庄8月29日电(通讯员 杨位相 胡晨蕊 林凡友)静谧的村庄里,生长着一棵繁密茂盛的老树,树下常坐着一位老人,摇着蒲扇,和蔼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老人名叫蒋学本,男,汉族,1946年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东河岔村。为响应团委号召,开展暑期老干部帮文代记活动,7月17日,枣庄学院一行12名志愿者一起来到了东河岔村,前来看望拜访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党员。
村民们都说,72岁高龄的蒋老风采依旧不减当年,在与蒋老的交谈中,蒋老的一句话让志愿者印象最为深刻:“咱对人,对国家,对党要实诚,多做点实事,不能想着偷奸耍滑。”说这句话时,蒋老的眸中闪着锐利的光,眼神中满是坚定。
勤奋学习,立志为民
“1956年我开始上一年级,在那个年代,我们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希望将来能够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虽然家里穷,生活比较艰苦,上学的时候,都没本子用,课本也是用过好几遍的,有的连字儿都看不清,但是我一直都刻苦努力。”采访过程中,当志愿者们问及蒋老的学生时代,老人若有所思的说着,仿佛在那一瞬间,又回到了61年前。
没有经历过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便无法切身体会那个年代的苦楚与辛酸,但是从蒋老满是皱纹的眉宇间,志愿者们能清楚地看到,古稀之年的他依旧存留着些许的感慨。“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还是抓住一切机会,勤奋努力的学习,”蒋老笑着对志愿者们说,“我想学有所成后,为国家、为人民做些实事!”蒋老拿出上学时获得的一张张喜报,每一张都见证着这位老人的刻苦、勤奋。
1964年,蒋老初中刚刚毕业,就有多家待遇不错的“铁饭碗”摆在他的面前,供他选择,一个从小吃苦长大的十八九岁的青年,面对着巨大的诱惑,却毅然决然的全部拒绝了。蒋老说,因为当时村里的生产队长和他说:“咱们生产队缺个有知识的人,你来做咱们生产队的会计吧,咱们一起带着大伙儿过上好日子!”
从此以后,蒋老便一心一意的在生产队默默奉献着自己,同时还兼任团支部书记,担任民兵连的连长,带领民兵进行打靶训练,还组织了军乐队。说起这些,蒋老的脸上写满了骄傲与自豪,“虽然那个时候,我放弃了优异的工作条件和待遇,选择了一份没有工资的差使,但是我勤奋学习那么多年,为的就是帮乡亲谋福利,我做的高兴,做的踏实!”
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1974年,国家组织京杭大运河清淤维护与修缮,韩庄段(今在济宁微山县境内)也在维护计划之内,但当时我国机械化水平极低,所有的清淤维护工作都要由大家一铲一筐的肩扛人背完成,而且是无偿工作,吃的喝的都要自己带,所以村民们的报名积极性非常低。
就在召集清淤队队员工作进行到瓶颈的时候,蒋老第一个站出来,将名字郑重的写在了报名表上,并带动身边的生产队队员积极参加。因为条件艰苦,很多人吃饱饭都是问题,有的人在临行前还没有准备好要吃的粮食,得知这一情况后,家庭条件并不好的蒋老二话不说,就拿出自家的粮食送了过去,还把自己家的铁锅贡献出来,作为小分队的公用品。
“国家需要我们,我们怎么能不冲上前去呢!大家都是饿怕了,怕没有饭吃,我是生产队的一份子,当然要起到表率作用啊!”说到这里,蒋老连忙摆着手对刚想说话的志愿者们说,“可别夸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再说了,夸的我找不着北了可咋办,咋下地干活嘛!”蒋老幽默的一席话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逗的哈哈大笑。
在蒋老的带领和感化下,生产队里的众多青年带上粮食,背上锅,扛起铁锹,带上风镐走上了“战斗一线”。在工地上,作为分队队长的蒋老并没有感觉自己高人一等、摆架子,而是吃苦在先,总是把最脏最累的活留给自己,遇到好事,却总是先人后己。
“每天早上,天刚擦亮,我们还没有睡醒,他就早早的做好了饭,等大家起床吃早饭,每次去工地,他也是比我们早半个小时。中午,他是吃饭最快的,吃完饭直接去工地,晚上他却是回去最晚的,”在志愿者们拜访蒋老时,恰逢一位村民前来看望蒋老,谈起当年,他边帮蒋老整理衣服边感慨,“蒋老真是为我们奉献了太多啊!”
志愿者采访前来看望蒋老的村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晨蕊 摄
在蒋老的带领下,东河岔村小分队比其他分队提前半月完成了既定任务,而且完成质量是最好的。但是因为长时间高强度劳作,蒋老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运河清淤结束之后啊,回到家里,家人都快认不出我了,老伴儿说我瘦的成了皮包骨,眼泪止不住地流啊。”看着身边的老伴儿,蒋老像个孩子一样“嘲笑”着爱哭的她。
“看着蒋老,我们的心中泛起了一股说不清的悲伤,也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如果不是蒋老他们的付出,我们怎么会有现在的好生活,”志愿者们看着蒋老,不自觉间竟也流下了眼泪。
洪水无情,人有情
1998年,中国遇到建国以来的特大洪水,蒋老所在的东河岔村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蒋老不畏不惧,第一个主动请缨。随后几天水位不断上涨,水已经漫到了家门口进到了院子,他果断建议并立马组织村民转移,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和意外的发生。
“哎,事情也不都是像想象中那么顺利的,在转移途中也发生了很多意外,当时每家每户都很贫苦,大家都不舍得家里的那点财产,很多人大包小包的带着。在大部分转移结束后,我们回村查看,发现还有两户没有转移,一个是村里的一位老人,孤苦伶仃没有儿女,身体不好走不了,另一个却是为了家里那点东西死活不肯走。”蒋老说,他组织人先将老人背到了转移点,然后自己留下来做另一户的思想工作。
在一番苦口婆心后,那户人家终于答应了转移,但是在路上他们遇到了洪峰,再加上路滑,家中的小孩一不小心滑进了洪水里,蒋老没有犹豫,一头扎进洪水。随后村民们组织搜寻,在近千米外的山腰上发现了他们,孩子没事,蒋老却受了重伤。
蒋老说:“现在想想,还是有些后怕,因为跳下去就是在死神面前走一遭,不过要是再遇到这种情况,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去救孩子。”当志愿者们问到原因时,蒋老笑了笑,坚定的一字一字的说:“洪水无情,可人得有情!”蒋老的老伴儿嗔怪着对志愿者们说:“你看看他,整天就让我揪着心,不过啊,他做的对,这洪水寒了人心,他不能!我知道,他就是这样的人,有情有义的人!”
蒋老年轻时与战友们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晨蕊 摄
晚年生活,不忘为民
现如今,蒋学本同志已经是72岁高龄的老人了,按说已到了子孙承欢膝下、安享天伦之乐之时了,可他不甘清闲,每日得了空便练习毛笔字,蒋老的书法苍劲有力,透着一股子浩然正气。每逢春节,村里好多人家都来请蒋老写副对联,平时,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也会请蒋老到场安排、主持。村民们都说,蒋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
“我老了,做不了什么大事了,只能帮大家办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儿,写写对联串串门儿,我这一辈子也没做出什么报效国家的大事儿,愧对这党员的身份啊!”在志愿者们将要离开的时候,蒋老徐徐说到。
老同志自从十七八岁开始,便想着为人民服务,并用一辈子来做这件事,这难道不是大事吗?一个平凡的基层老党员,把为人民服务这件事做了一辈子,俨然小事做成了大事,平凡中生出了伟大。
“孩子们,咱们能为大家做点儿实事儿,就一定多做点儿!”
“蒋老,您放心!从此刻起,我们定会向您一样,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更幸福!”与蒋老告别后,志愿者们踏着来时的路返回,此刻每个人心中都满是激情,“听蒋老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定当秉承‘铭记历史·薪火传承’的宗旨,努力成为下一个无私奉献的‘蒋老’!”看着渐行渐远的村庄,团队队长坚定的说道。
编辑:孙叶盛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