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商丘7月14日电(通讯员 王明辉)2017年暑假刚开始,开始对商丘市民权县“中国画虎第一村”的调查访问。
据团队负责人介绍,本次实践活动是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发挥艺术鉴赏、艺术创作专业优势,去了解画虎村画虎的悠久历史和未来发展前景,对此进行研究,帮助画虎村更好的发展画虎产业。“出发前志愿者们就对此次活动做了详细的了解和准备,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画虎村的信息,并根据活动目的设计了全面详细的调查问卷。”
画虎村,一颗璀璨的艺术瑰宝
据悉,王公庄以画虎闻名国内外,这里1366口人中就有800多人从事绘画产业。村中夫妻画家、父子画家、姐妹画家及三世同堂作画者比比皆是,村民们以工笔画虎为主,兼画人物、花鸟、山水等,品种繁多。
据统计,已辐射带动周边两省三县数千名农民从事或经销农民画,形成了以王公庄为龙头的农民画家群。仅北关镇就达1500多人。代表画家有“四大虎王”(肖彦卿、王建民、王培双、王培震),“四小虎王”(王春丽、王建辉、赵庆业、王建峰)等。
志愿者的到来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明辉 摄
志愿者们首先来到的是王公庄文化广场,新建的艺术中心坐落在这里,它彰显着王公庄画虎业的蓬勃发展。墙上的几个大字“这里是农村,也是画院,我们是农民,也是画家”展示着他们的骄傲与自豪。
志愿者的到来受到了画虎村工作人员的热情迎接,被邀请进入展厅参观,志愿者们从中了解到,画虎村的老虎画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画法,工笔细描,毫发毕现,栩栩如生,有中国笔墨的独特韵味。经过二十几年的艰苦探索,王公庄画作也逐渐形成了威猛与柔静并重,浓艳与素雅并存,构图自然,造型和谐,神韵飘逸,乡土气息浓郁的“民权虎”风格,并在绘画市场上走俏。可以说是商丘地区悠久文化传承中绽开的一朵逸丽的民间艺术奇葩。
志愿者参观名家作品展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明辉 摄
是农村也是画院,是农民也是画家
在王公庄,志愿者走访了大大小小很多的画院,深刻的感受到了王公庄浓烈的画虎之风。远离现代都市生活的忙碌与喧嚣,每个人都能安安静静的在自己的位置上全心投入于自己面前的作品。
在一个画院里,你可以看到老人、小孩,各种年龄的人在一起潜心作画。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农忙干活,农闲画画,这就是画虎村村民的生活状态。
“早上六七点起来,8点开始画,一直到中午1点吧,吃过午饭继续画,画到晚上六七点吃晚饭。”志愿者们来到“四大虎王”中最年长的王培振家,推开画室的门,见到王培振的儿子、儿媳以及儿媳的堂妹正在专注地描摹着虎毛。面对记者对于一日作息的提问,王培振的儿子王建龙一边用笔轻拨着颜料,一边答道。
“吃过晚饭就可以休息了吧?”志愿者们追问。“哪能啊,继续画,一直画到凌晨……两三点都有可能。”王建龙说。
“有时候一个晚上就这么画过去了,都没时间瞌睡。”王培振补充道。
据北关镇党委书记张剑锋介绍,现在该村1366人中,有700多人从事画虎业,父子画家、夫妻画家,姐妹画家比比皆是,几代师徒联袂作画亦不在少数。一忙起来自然是集体总动员。“真是来不及画啊。”“四大虎王”中的肖彦卿笑着打趣道,“过去是我们腆着脸一个画廊一个画廊地去求人家高看一眼,现在是外地画商主动来问价;过去是王公庄人跑遍全国去卖画,现在是全国人民来到王公庄村买画。”
一张虎十亩粮,骑着“老虎”奔小康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画虎村正式抓住这一历史时机,走出了一条新型农民以画虎为主题的经济发展之道,适合现代社会人们精神大餐的需求,更是现代新型农民的精神文化取向,是现代农民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图为工作人员介绍“画虎村”的画虎过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明辉 摄
据工作人员介绍,王公庄每副作品的价格在500元左右,如果以流水线的作业(作品的步骤分为若干个人完成),完成这样的幅作品的时间仅需四五天。那么,靠种地又能挣多少钱呢?
“一张画十亩粮,骑着老虎奔小康。”采访中农民画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句话。
据王公庄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培运介绍,不同于当地很多村落因青壮年外出务工,村中只剩老弱妇孺的“农村空巢”现象,王公庄村少有外出打工的农民。“农民外出打工就是想多赚些钱,而在我们这里,真还不如画画。”
“我以前也去城里打过工,工资不高,还累得慌,于是就回乡来画画创业。”“四小虎王”之一的赵庆业笑道。这位出生于1983年的高大小伙儿在打工受挫之后回到了王公庄村,不想却尝到了画虎的甜头,娶妻、生子、修建房屋,日子越过越红火。
王公庄村绘画事业的先驱者们如今大都脱贫致富、收入颇丰,却皆不忘提携后辈,参与公益活动,举行慈善义卖……希望以自身优势带动乡亲们一块儿发展。“农民永远想着农民。”肖彦卿说。
首
编辑:何凌芝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