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情暖“00后”留守儿童 用陪伴助力圆梦

 时间:2017-07-04 22:02:42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宣城(通讯员朱明林 季思璇)6月28日早晨5点,来自的14名“90后”志愿者,前往泾县王直助教中心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支教活动。

一条沿着陡坡向上延伸的路,路的尽头,就是安徽泾县王直助教中心。

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援助,王直助教中心不像印象中的支教点那样破旧颓圮,篮球场、体育器材、书法教室等教学设施给支教工作带来不少便利,但支教第一天的酸甜苦辣也伴随着14位支教队员,安徽的高温似乎也暗示着支教将是一段不凡旅程。

灿烂夏花泾川校园有爱前行

清晨孩子们的欢笑声将暑期校园的寂静打破,孩子的玩闹也让“留守”的校园也不再寂寞。来自安徽泾县昌桥山区的“00后”留守儿童报名参加了暑期支教课程。

据校方介绍,昌桥乡劳动力大多在外务工,这也就造成了留守儿童众多的局面,漫长的暑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关爱的空缺期,而安徽师大“书香沁,支教情”支教团队的支教活动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为了配合志愿者的读书支教活动,王直助教中心特别开展了“国学书院”暑期关爱留守儿童学习国学活动。昌桥乡乡政府领导谢晋专车接送志愿者表示了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教活动热忱的欢迎和感谢,他接受记者采访说:“我希望你们大学生能给孩子带来一些真正的东西,希望泾县留守孩子能走出山区,有更好的未来。”

据“书香沁,支教情”读书支教团队负责人谷雯雯介绍,“书香沁,支教情”支教团队的口号是“远方,一群孩子与我有关”,目标就是“支教一个地方、扎根一个地方、改变一个地方”。

这些“90”后安徽师大学子到达了目的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季思璇 摄

姐姐,你有书可以借我看吗

“谢老师吃完饭了没啊?”“老师你起床了吗?该上课了!”读书支教的第一天,志愿者谢燕芳一直在这样的呼喊声中……

“姐姐,你带书了吗?我想看书……”中午一个叫谢婷婷的小女孩走到了志愿者谢燕芳的宿舍这样说。

“来,婷婷,这本书叫《摆渡人》。是姐姐这次要分享给你们的书籍。你先拿去看。”谢燕芳对婷婷说。

据谢燕芳介绍,谢婷婷是留守儿童里让人印象深刻的小女孩。父亲在外打工,奶奶在村里打工赚些零用钱。婷婷的父亲在他一岁的时候,便去外地打工了,每年回来一两次。“婷婷很聪明,学什么都一学就会,可有时候会不开心,问他时候,他就说想爸爸妈妈了。”

王直助教中心的喻崇青老师说,“他是一个极其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他喜欢抱着我的腿,或者拉着我的手,他说他喜欢被抱着的滋味。”老师拿着婷婷的课本说,“婷婷喜欢看书,许多大学生志愿者都会带书给孩子看,婷婷会写读书笔记,她希望自己可以在父亲和母亲的怀里读书,她要睡中间……”

中间的小女孩就是婷婷,她双手托腮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季思璇 摄

这里的孩子像是只有7秒钟记忆的小鱼

据志愿者朱明林介绍,他对助教中心的朱书豪印象深刻。朱书豪一个人坐在课堂角落,课上,他只是默默翻阅支教团队的教材。

“老师,这个送给你!”——眼前,是一个纸飞机和小书豪充满笑容的脸。这是递给朱明林的小礼物。朱明林说,起初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低调的孩子,会想引起他的注意?

可当放学后,其他孩子都有家人来接时,小书豪却一个人在荡秋千。“我妈妈生了小妹妹,她要照顾他。我爸爸还在镇里打工,我等他过来。”小书豪这样对朱明林说。对于他来说,他渴望着爸爸妈妈的关注。

“大哥哥送你回家吧。”朱明林说。

“我们家不远”小书豪眼睛突然睁大了说道。记者跟随发现,小书豪回家的时候边跑边乐。

“家访回来的路上,我明白了书豪如此依恋我、如此渴望拥抱的原因。”朱明林这样说。

“小书豪就像是一条只有7秒钟记忆的小鱼,前一分钟难过伤心,只要有别人的关心,后一分钟又可以变回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样子,仍然欢乐无限地来回蹦蹦跳跳。”

暮色里,支教团队的志愿者方梦婷第一次哭了,“这是发生在泾川的故事,我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够得到陪伴。”她这样诠释自己和队员此行的意义。

编辑:孙叶盛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