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追“锋”时代新人——邵阳市中小学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时间:2025-03-18 08:30:57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3月以来,邵阳市各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雷锋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通过读雷锋日记、讲雷锋故事、开展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与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传承雷锋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各学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夯实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月5日,大祥区新渡小学大队辅导员谢杨柳组织少先队员观看雷锋主题影片,让学生们认真感悟雷锋精神,并鼓励他们学习雷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她提到,雷锋同志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这种奋斗精神正是新时代青少年需要传承的宝贵财富。同学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3月13日,大祥一小开展“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伴我行”主题队课,以榜样育人,引导学生从小学榜样、长大做榜样,自觉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月3日,大祥区滑石小学开展学雷锋主题教育升旗仪式,全校师生庄严宣誓:作为滑石学子,必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文明守信,团结守纪,爱校护校,勤奋学习,开拓创新。

大祥区百春园小学开展学雷锋爱心一元捐活动

3月3日,大祥区百春园小学举行学雷锋周会,教育学生要学习雷锋,培养高尚道德、优良品行,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守信、文明有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传承雷锋精神 投身文明实践

各学校以雷锋日记、故事、歌曲、影视作品为德育素材,开发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学科融合实现全方位育人。同时,创新实践形式,将文明实践作为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引导青少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

北塔区高撑小学组织少先队员在北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志愿活动

3月5日,北塔区高撑小学组织学生在北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北塔小学36名少先队员深入观音庵社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像雷锋那样,以劳动为美、以朴素为美、以节约为美,不贪图享受、不铺张浪费、不好逸恶劳,珍惜劳动成果、培养意志品格、锻炼强健体魄,树立服务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

双清区中河街小学志愿服务队深入中河街社区走访慰问独居老人

3月5日,双清区中河街小学组织志愿服务队走访慰问独居老人,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精神火种,教育孩子们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3月5日,大祥区城南学校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动员少先队员帮扶困难同学,让互助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市汇江学校通过开展“一堂学雷锋校外实践课”的形式,发动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就近就便参与所在街道、社区、小区等公共区域卫生保洁、慰问孤寡老人、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等活动,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践行雷锋精神。

传承雷锋精神 践行时代使命

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应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知识素养、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全市各学校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勤奋学习,锤炼品德,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3月3日,大祥区城南学校通过“雷锋传薪火 少年铸锋芒”主题活动,依托国旗下演讲、校园广播站等平台,组织学生讲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激励学子争做新时代“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市七中开展“雅行筑梦新时代 雷锋精神永传承”主题班会,通过研讨交流深化认知。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以雷锋为榜样,以雷锋精神为指引,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去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3月5日,大祥区樟树小学邀请社区理论宣讲员为学生们讲雷锋故事,教育他们要像雷锋那样,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紧跟时代步伐,发奋学习、积极上进,积累知识、增长本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学雷锋”活动热潮中,全市各学校着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融合,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进一步培育青少年学生成为理想信念坚定、视野格局开阔、能担当现代化建设重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来源:邵阳日报)

http://hun.wenming.cn/wmbb/202503/t20250317_6874736.html

编辑:陈莫楠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