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课堂
文/图 本报记者 许金松
本报通讯员 谭瑞
“大家放松点儿,跟着我的动作慢慢调整……”3月3日,在开发区东城街道李太屯社区的综合会议室里,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20余名居民跟随着教练张小金的指令舒展身体。这是社区学校日常场景中的一幕,亦是李太屯社区以居民兴趣爱好为纽带,构建熟人社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生动缩影。
让社区学校为居民幸福助力。近日,李太屯社区牵头成立专项小组,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体部门、社会组织、爱心商家、志愿者等多方资源,积极打造“文化社区”,通过社区学校,有效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公益服务体系。
社区学校结合居民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推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益课堂”。活力银龄班主要面向60岁以上群体,每日上午在小区开设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低强度课程,融入血压监测、跌倒预防知识,关注老年健康;达人运动营面向中青年,每周一、周三开设精品瑜伽、趣味体能训练;职场减压坊则推出每日晚间核心训练、冥想课程;萌娃艺趣社开展绘画、书法、手工、声乐等创意课程。
公益课堂刚推出时面临场地不足、专业指导缺失、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李太屯社区创新推出“三化”解决方案:首先,通过空间集约化,将会议室改造为多功能室,用于开展瑜伽等室内课程,同时增设露天健身课堂,开设八段锦等户外活动;其次,推动服务专业化,与健身机构、美术机构、音乐机构等爱心商家合作,引入3名持证教练和2名专业教师,建立“基础课程+特色项目”课程库,提升课程质量;最后,实施激励常态化,推出“课堂积分卡”制度,参与10次基础课程可兑换社区私教套餐,激发居民持续参与热情。
“在社区公益课堂上跟着老师学经络拍打操,身体的关节舒服多了,还能和老姐妹们唠家常,甭提多高兴了!”年过六旬的社区居民王桂芳开心地说。
每周瑜伽课堂结束后,社区里的“烘焙达人”李真真总会给学员们分享自制糕点。这样的互动不仅加深了邻里感情,还将课堂上的交流延伸到生活中,形成了以“兴趣圈”催生“社交圈”的良性循环。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将不断完善社区学校的课程和服务,让每个人都能在运动中收获健康,在互动中感受温情。”李太屯社区党委书记谢家祥满怀信心地表示。
http://www.lcxw.cn/yaowen/shehui/20250306/108306.html
编辑:陈莫楠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