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行动 |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南平市延平区实践队实践足迹

 时间:2024-09-24 08:53:22来源: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进将生态环境科技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科普活动。2024年“大学生在行动“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南平市延平区实践队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赴南平市延平区实践队

风吹稻浪声声起,日映田间处处明

资源与环境学院赴南平市延平区实践队

跟随科技特派员脚步

访绿色金库,躬耕田间

将青春投身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杉木林难掩寸草心

“我们溪后村是中国科技特派员第一村,在特派员们的指导与人民们的努力下,百合花产业位居福建之首以及全国第三,而杉木丰产林在上世纪50年代,每亩蓄积量就达78.9立方米,居全国之首。”溪后村村委会干部自豪地介绍。

图为实践队员走进“绿色金库”杉木丰产林历史长廊

一江碧水,茫茫群山,滋养出了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林海,实践队呼吸着浓郁的氧气,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走进这座闻名中外的“绿色金库”。杉木丰产林中的每一棵杉木在太空中都有独一无二的卫星定位,正如一张张“身份证”将每一棵杉木呵护起来。历经百年,得益于村民的精心守护与国家的关怀,“绿色金库”依然枝繁叶茂,书写着点绿成金的时代新篇章。

“这棵杉木王是村里绿色生态的金字招牌,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迎接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村委会干部说,溪后村正深入挖掘以这些自然珍宝为代表的森林文化,让“绿色金库”故事传播得更远。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杉木王”

田间躬耕,

体验稻香播种情

为亲身体验农耕文化,领悟现代农业科技魅力,实践队踏上田埂,旨在通过亲手种植水稻,深刻理解现代农业技术如何助力粮食生产,同时感受每一粒粮食背后的辛勤与希望,助力乡村振兴,让绿色希望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快40度的天气,你们大学生还来田里插秧施肥,那咱们国家以后就不愁缺少优秀人才啦!”水稻田里一位正在耕作的农民在看到实践队队员们在田间劳动后不停夸赞。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田间体验机器插秧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称量施肥所需肥料

在水稻田里,实践队员们精准称量所需肥料的各种配比,混匀撒播到稻田中,坐上插秧机将水稻秧苗整齐地插在稻田里。劳作后,队员纷纷感慨农民耕作的不易,决心认真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助力我国的乡村振兴道路,真正地实现“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在田间劳作后,实践队回到办公室,整理调查问卷数据,将其录入到系统中。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录入问卷调查数据

图为实践队王台镇溪后村安槽下杉木丰产林合影

乡村兴则国家兴。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亲眼见证了乡村振兴建设的丰硕成果,切身体会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奥义。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紧跟科技特派员们的脚步,推动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把科技的旗帜插遍祖国的县域和乡村。

编辑:王子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