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

 时间:2024-07-23 08:21:27来源:七一客户端

原名:聚焦双城建设 服务人才培养——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024年7月14日至19日,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把握唱好“双城记”,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动力源的战略目标,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融合发展实践调研宣讲团,选派4名老师、45名学生代表,在重庆市渝北区团区委的支持指导下赴渝北区多地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宣讲、普法活动、志愿服务、实地调研、交流访谈、岗位体验等形式,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融合发展。

实践调研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乡村、农户,通过集中宣讲、院坝宣讲、入户宣讲等形式,用青年人的语言和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全力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总书记殷殷嘱托在重庆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贡献西政马院的力量。

在6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主题,在整体把握重庆市整体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在川渝高竹新区等地对渝北区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团队师生坚持将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充分开展青年调研活动,通过走访展览馆、工厂公司、农田基地等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全面开展青年宣讲活动,通过入户宣讲、院坝宣讲等形式将党的理论政策真正传入千家万户;深入开展青年实践活动,通过走进农业、工业生产一线接触体验到相关工作岗位,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上好社会实践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以改革创新之姿,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调研访谈活动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二十届三中全会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只有从战略的高度上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重庆的两大定位,我们才能找准重庆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所要擘画的蓝图才能铺陈开来。”团队出发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程文标在动员会上作调研培训时对同学们如是说。

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角色明确、作用重大。重庆如何谋划未来发展,而渝北又将如何更好服务重庆发展大局?带着这样的问题,团队成员先后前往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与渝北展览馆,了解重庆市与渝北区规划建设的前世今生、政策举措以及未来愿景。同学们在参观后表示,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知大格局、明大方向,方能由大及小、由浅入深,把一件件事情落实到位。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点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确保本次活动调研实效,团队师生提出要兼顾新区与老村、工业与农业,全面深入地对渝北区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在为期6天的活动中,团队成员走进川渝高竹新区等两个新区、三个老村,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访谈活动。

在川渝高竹新区与两江新区两地产业发展的调研访谈中,团队师生一致认为,协同创新与制度改革是新区发展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

协同创新,打造以新质生产力为发展动力的产业集群。在两江新区明月湖协同创新馆,同学们通过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成果,了解到这里上中下游企业进行产业协同创新的模式与做法。在川渝高竹新区,同学们参观了四川伊耐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四川润美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产品设计师与一线工人进行了深度交流。

制度改革,打破“看不见的壁垒”实现便民利民。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川渝地区唯一的跨省域共建城市新区,川渝高竹新区锐意推进制度改革:在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重点介绍了川渝高竹新区“1+2+4”跨省(市)税费征管一体化服务机制。除此之外,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都在这里不断推进,为的就是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企业和群众。

走出城市,农业农村建设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次活动调研了三个村镇,这些村镇以多元的视角、成熟的经验和扎实的成就向同学们展示了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和美图景。金刚村的葫芦瓜与食用菌、放牛坪村的脆梨以及兴隆镇的花卉,都是当地探索发展特色产业的成功示范;退役军人卸下军装后投身乡村建设的动人故事、村里老支书团结带领村民开荒种田的感人事迹,都是以党建促发展的真实写照;“情理堂”解决居民纠纷、互助养老点拓宽服务类型,这都是完善基层治理的切实举措。同学们表示,在与村民委员会主任等负责同志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是乡村振兴的良好前景,更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建设者面对困难与挑战的信心与勇气。

以青春昂扬之姿,传播普及党的理论政策:理论宣讲活动有力量、有温度、接地气

对于大学生而言,将文化、科技、卫生送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离不开“讲”这个环节,这要求同学们要与当地百姓拉近距离,用心、用情、用理讲好党的理论政策,以理论宣讲赋能社会发展。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团队师生坚持继续做好理论宣讲这道“必答题”。在6天的行程中,同学们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与形式,秉持“深入浅出”的理念,坚持“一路走,一路讲”,把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青年学生的思考想法与人民群众身边的大小事结合起来,力求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讲。针对老人、儿童等不同受众群体,团队设计了法律普及宣传、暑期安全教育、红岩小课堂等多种类型的丰富的内容,利用院坝、草坪、会议室等场所开展宣讲。

让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金刚村对老年人开展的普法教育。“有一个号称您孙女的人给您打电话,叫您给她转点钱,您转不转?”“不转。”“这就对了!您可一定记住了,不要相信骗子的话啊!”大学生讲习所的同学用自己身边人发生过的亲身经历,提醒爷爷奶奶们不要轻信陌生来电,谨防电信诈骗。同学们表示,理论宣讲不是照本宣科、更不是说教,而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事情讲清楚、把道理讲明白,让理论政策的传播实现“润物无声”。

以踔厉奋发之姿,创新劳动育人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实、体验足、收获丰

社会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书本上的知识与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看得见模样、听得清回响。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让学生们树立劳动意识、发扬实践精神,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投身社会实践。经过统筹安排,团队师生重点开展了农业生产和基层治理的这两项岗位体验与实践活动。在放牛坪村,同学们化身“新晋果农”,学习基本的农业知识,并在当地种植户的指导下对刚成熟的一批脆梨进行采摘。在金刚村,同学们跟随两名青年村干部开展日常工作,进行了拔草护绿、打扫养老院卫生等岗位实践,体验了“大学生村官”的一天,在实践中增长了本领,激发了同学们投身乡村振兴、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热情。

通过6天的实践锻炼,同学们在活动中洞察社会发展、倾听人民心声、学习精神品格、领悟实践真谛,在学习与观察中拓宽视野、深化认知、强化担当,激励西政青年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家发展和人民期盼,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勇担时代重任、展现青春作为。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相信同学们会始终牢记使命担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推动川渝双城经济圈融合发展贡献西政人的力量。

责任编辑:李凰言

编辑:王小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