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创立清远军创学院——为退役士兵大学生成长成才赋能

 时间:2024-06-28 08:15:45来源:金羊网

文/羊城晚报记者 侯梦菲 实习生 刘佳琪 通讯员 叶婷婷 潘煜坤

图/受访单位提供

步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勤政楼,位于大楼C位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引人注目,政策解读区、风采展示区等映入眼帘。在这里,退役士兵大学生能一站式办理复学手续,并获得升学、就业创业等指导。

目前,该校已建成1个一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并在5个书院下设立二级退役军人服务站,解决退役士兵大学生的各项需求,为退役士兵大学生成长成才赋能。

优待政策有温度

休学参军的邹梓骏,希望在退役后能返校完成学业。“退役前三个月,我就收到学校发送的信息,了解我是想继续服役还是返校复学。”邹梓骏说,去年3月退役后,他通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很快将“休学”改为“入学”,继续攻读软件技术专业。

同年9月退役的廖盛雕感受更为深刻:复学手续的办理“越来越快了”,只需将录取通知书和义务兵退出现役证拍照发给学校,自己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本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的手续。

“服役回来后,对学校有一个适应过程,学业也可能会有点跟不上。”邹梓骏说,针对他们遇到的困难,学校每年都会召开退役学生座谈会。据统计,2023-2024学年,该校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共开展退役学生座谈会4场,收集的55项诉求均得到有效解决,并为542名学生办理了服兵役国家资助等事项。

为提升退役士兵大学生的荣誉感、归属感,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一直以来,该校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对退役士兵大学生实行“一对一”联系机制,简化了退役复学、转专业学习等事务。同时,该校推出《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管理办法》,做到学费减免、奖学金评选、学分置换、推优入党、优秀毕业生评选、就业推荐等政策向退役士兵大学生倾斜。例如,退役学生可通过优待政策每年减免学费1.6万元,获助学金3300元。

助力就业有力度

“两年的军旅生涯唤醒了我的热血,让我变得更好。”回忆起军旅时光,退役士兵大学生陈浩贤依旧感到“热血澎湃”。复学后,他加入了学校的黄埔突击队,继续发挥退役军人的优良作风,参与学校征兵宣传工作、军训工作。“我曾带领20多人的教官团队,为2800余名新生开展军训带训工作。”他说,这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团队管理能力,“目前,我已经收到了广州一家传媒公司的offer,很快就要去报到。”

今年刚毕业的退役士兵大学生凌伟杰,成功获得留校的机会。“我就读于社会工作专业,复学返校后,我将自己的专业和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他说,为发挥专业所长,自己致力于为兜底人群提供社会服务,累计到32所学校宣讲防艾知识,服务了超4000名留守儿童。

“我们成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就是希望能为退役士兵大学生成长成才赋能。”校长助理、武装部部长卜佳锐介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依托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黄埔突击队等平台,在校内开展了志愿服务、军旅故事分享、平安校园建设、征兵宣传、国旗护卫等主题活动,退役士兵大学生也多次受邀前往街道社区、中小学校参与志愿服务。此外,学院还鼓励退役士兵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以赛促学促创。同时加大对退役学生就业创业的帮扶力度,畅通就业渠道,为他们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服务。

据悉,近五年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累计为部队输送优秀大学生1324人,其中退役复学831人;招收1748名退役军人进行学历提升,助力退役军人更好就业。目前,该校在校退役士兵大学生有381人。

军创培训有广度

除了本校的退役士兵大学生,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将为退役军人的服务延伸到了清远市。在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导下,2023年6月,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与清远市军创经营管理公司联合创立了“清远军创学院”,为退役军人提供适岗培训、技能培训、就业创业、项目孵化、学历教育等服务。

目前,岭南军创学院建有由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专家、涉农高校教授等组成的授课专家团队。其中,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覆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条件、手续、项目选择及能力提升等方面。

此外,军创学院建有线上线下结合的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平台,涵盖企业管理、民宿、电商、农业、教育等模块,并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清远校区)为教学基地,设有直播间、军创产品展销中心等设施。数据显示,军创学院自创立以来开展多期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627人(次)。

未来,岭南军创学院将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建设,努力实现一年开好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最终达成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培养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创业明星30人以上的培训目标。

编辑:吴方舟

编辑:WX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