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修复技术服务志愿团赴庐江、宁波开展科技服务

 时间:2023-12-13 08:12:47来源:江苏经济报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庄家尧副教授率“1+N”江苏林草科技产业服务志愿团——生态修复技术服务志愿团成员赴庐江安徽锦绣丹青林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志愿团对马鞍山寨山、萝卜山、等矿山生态修复资源化利用、庐江百家湖镇金坝种植园等进行了技术指导。通过现场交流,了解当前产业的需求,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促进当地产业健康发展。

安徽庐江百家湖镇金坝种植园面积占数十亩,种植数百棵柿子树,柿子甜脆,加上充盈的汁水,清甜脆爽不腻。通过了解发现种植园部分的柿树较矮小,柿子表面不光滑,服务志愿团分析后决定采用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专家庄家尧团队筛选出的优质菌株(NL-Z1青霉菌、Y1高低芽孢杆菌、H1绿斑假单胞菌等)混合有机肥制作的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菌剂为核心且对植物生长有益的肥料总称,也是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剂,通过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改善土壤环境,并且可以有效保证经济收益。

据了解,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修复技术服务团长期从事生态修复工作,对菌剂促生植物相关研究有丰富经验,服务志愿团成员刘文佳、赵爱薇、张心如,按照方案称取一定比例的菌剂和有机肥并搅拌混合制成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作为基肥在秋季果实采收后施入,此时根系生长旺盛、肥料容易吸收,种植效果好。服务团聚焦柿子品质优质、丰产种植技术的试验示范,通过这些方向的技术指导和实验示范,推动柿树种植长期高效发展。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修复技术服务团成员在安徽庐江金坝种植园

今年6-7月, 南京林业大学庄家尧副教授率生态修复服务志愿团到浙江宁波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宁波北山鞍山高陡裸岩边坡地处宁波北高速出口,是杭州亚运会场馆沿线生态修复重点督查项目,面临任务重,时间紧,生态修复困难大等紧迫问题。

生态修复技术服务团成员在现场为果农配置不同处理菌肥

服务志愿团通过对宁波北山鞍山的海拔梯度和不同坡向的群落结构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土石混合比例等指标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采样与分析,了解了现场实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服务志愿团认为,由于土壤被大量剥离甚至于没有土壤,植物失去了生长的温床,很难维持其正常的生长。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志愿服务团提出采用喷播+功能菌剂+撒播植物根系修复边坡的技术,即用不同菌剂与植物配比组合,通过比较不同配比的撒播基质与基岩粘结性的实验数据分析,确定具有最好粘结性能的基质配合比,为不同坡度边坡的稳定性锚固方案提供数据支撑,以实现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

边坡覆绿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植物品种的选择。宜选择根系发达,生根性强、耐干旱、抗寒冷、耐贫瘠、抗病虫害强的品种。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工程实际情况,遵循适地适时的原则志愿团选择的树种主要有刺槐,胡枝子,泡桐、狗牙根等植物。

生态修复技术服务志愿团现场指导喷播20000多平方米,同时,也是首次采用撒播植物根系技术修复边坡,此技术可快速构建乔木层,复绿效果显著。

施工前

施工2个月后

庄家尧副教授团队研发的“高陡裸露岩壁乔灌草菌高效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为我国第一套自主研制的高陡裸露岩壁乔灌草菌高效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一是研发了显著提升裸岩土壤肥力的系列微生物菌剂组合,土壤有效磷、有机质含量提升20%以上。二是研发了促进高陡裸露岩壁高效生态修复的植物—解磷微生物配比组合,已经在高陡裸露岩壁推广七万多平方米,植物生物量提高20%以上;实现高陡裸岩绿化率90%以上,乔木、灌木株数100株以上每亩;施工适宜坡度上限由45度左右提升到75度左右,实现乔灌草高效生态修复,极大节约了高陡边坡周边林地资源,解决了传统高陡边坡削坡后难以恢复森林的难题,实现近自然森林管理,节约养护费用70%以上,同时为传统矿山生态修复修复难、维持成本高的困境向高效森林资源化利用转变提供了新思路。该项技术同时实现了理论创新。发表论文12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7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裸露岩壁植物获得“超级生长能力”的微生物矿物分解—根瘤促生—有益微生物种群爆发三级叠加效应假说以及组合微生物对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体调节的回归效应假说。

该技术入选自然资源部2023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推广名录,适用于我国稳定坚固的岩质高陡裸露岩壁挂网锚固喷播生态修复治理,以及立地条件高于裸露岩壁、坡面稳定的土质边坡、矿山等乔、灌、草高效生态修复及资源化利用。

施羽珊

编辑:WX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