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4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2日刊发一篇文章,题为《香港大学生说在杭州亚运会做志愿者是一种“荣誉”》。文章摘编如下:
在电视上观看亚运会和在现场观看是完全不同的体验,而且正如20多名香港大学生发现的那样,一种近距离观赛的方式就是做志愿者。
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的协调下,香港科技大学的16名学生和香港大学的11名学生被选中到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工作。
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赫锦梁(音)说:“我是大学跆拳道队成员。尽管我在这里不是运动员,但参与亚运会并且担任志愿者是一种荣誉和一个难得的机会。”
香港大学学生肖莹(音)对《南华早报》记者说:“我想更多地了解内地的生活方式。这是我第一次来杭州,我对内地现在如此发达感到惊讶。”
志愿者们学习了从网球基本规则到人际沟通的各种知识。然而,志愿者服务中遇到的一些挑战并不是学生们可以从教学卡片中记住的东西。21岁的香港科技大学学生刘玉婷(音)说:“很难向他们解释网球的规则。观众不理解为什么我们只让他们在奇数局比赛中入场,并且可能因此情绪激动。我们必须向他们耐心解释。”
负责在门票上盖纪念章的肖莹说,这项活动“在观众中很受欢迎”。她说:“维护排队秩序有时可能很困难,但我很高兴看到观众在完成收集后看起来有多满意。”
除了在比赛场馆内的职责外,志愿者们还有机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享受奥运会的“绿色”开幕式。
22岁的香港科技大学环球中国研究学生曾子英(音)说:“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知道组委会是如何产生开幕式数字烟花这个想法的,它照顾到了大多数观众,因为大多数人不能去现场观看。”
尽管这些志愿者已经结束了他们在杭州亚运会的正式工作,但可以期待他们把一些难忘的经历和故事带回家,讲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编译/卿松竹)
编辑:WX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