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安处即是家,我心郎朗未来长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调研团明月村调研回想

 时间:2022-10-14 09:20:58来源:当代大学生网

“您现在翻开的,是明月村的第一本纸质杂志。在很多人都拥有即时通讯工具的2018年,我们在明月村给大家做了一本杂志。是的,为此刻正在翻看它的您,您的家人、邻居,以及远道而來的朋友。”

这是李耀先生写在明月村第一期杂志上的第一段话。轻轻翻开书页,便看见四年前的王依妹、罗佳与杨安明大哥坐在小酒馆的屋檐下,屋外的雨一滴一滴地碎在了荷叶上。在那个阴雨天,杨安明大哥与杂志社的采编们讲起了自己和李大姐的故事。继续翻动着书页,我们又看到了许许多多这样的瞬间。它们像是散落在农家桌板上成段的笋丁,一下子立了起来,呼啦啦地连成了一个娇嫩的竹笋,又向上伸展着成为一棵雷竹,成为涛涛竹林。

“我们想借这本杂志介绍我们明月村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以及我们的新村民、老村民在这里努力生活、工作的样子。”罗佳老师如是说。罗佳老师是明月村旅游合作社的一名讲解员,她从第一期杂志一直参与到第三期,她告诉了我们团队许许多多有关明月村杂志的故事。在我们看来,记录乡村过去发生的事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乡村不是定格在互联网上某个时点的切片,它是如茶叶般随四季变化着的生命体。杂志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将第四维的时光凝固在三维空间里的这个节点,站在文字的河流之中,我们就能看清这个生命的脉络,看到它每一次呼吸的脉搏,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活在明月村里的人们,理解他们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展望。

彭双英老师是从湖北恩施嫁到明月村的外地媳妇儿,她在明月村的一角支起了一片天地。她锤炼出来的蓝染技艺现已成为蒲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彭老师是一位非常健谈的人,她回忆起了很多创业时的坎坷经历。但她始终怀揣着要将蓝染手艺发扬光大的愿望,不知不觉中度过了无数个春秋,回首望去,竟然自己也成为了他人的老师,有了自己的学生。我们问她将来还有什么打算,她只是摇摇头,表示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努力创新这门手艺就足够了。抱着对这门手艺的崇敬之情,我们团队亲手体验了蜡染和扎染的整个过程,并打算为此专门做一份蓝染展示样张,送给彭老师,献给明月村。对了,彭老师的夏天,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它,真的是一条非常可爱的狗狗了。

明月村的发展离不开蒲江县政府对明月村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明月村村民们每日每夜辛勤地劳动和付出。但我们同时也不能忘记记录下这些故事的人们,他们站在聚光灯的背面,坐在昏暗的灯光旁,用笔书写下一段段温情、感动的故事。是他们让村民们成为了主角,是他们让明月村有了鲜活的光彩。

明月村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双丽老师为了明月村的发展,一直在四处奔波。她说了一段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话:“只要明月村在朝着它实际发展的方向走着,中间经历一些波折或变动什么的,其实也是他成长的一个过程,很正常。对于我自己而言,做事只要不夹带太多的私心,即使做错,也不是自己本身的品质问题,所以就不怕任何质疑啦!”

明月村村民们默默赶路的身影,是中国乡村振兴宏大背景下一个不容忽视的亮光。纵使黑夜再漫长,我心如明月,郎朗照大江。

中国千千万万个明月村,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22年"大地传媒坊"调研团队 责任编辑:罗子渔

编辑:黄蔚卿 审编:GCH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