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学子三下乡| 云访乡镇残创基地,助力不朽的创客梦

 时间:2021-08-25 10:18:03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而推动乡镇残疾人加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洪流也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因此为了深入了解乡镇残疾人创客生存现状,商学院志凌青云团队于2021年8月3日对常州市钟楼区西艺坊残疾人创业中心进行访问。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商学院志凌青云团队积极调整实践方案,与基地负责人提前协商,将本次访问改为线上的形式进行,切实保障实践团队成员的人身安全。本次云访会议主持人沈胤通过ppt简单介绍了本次云访流程,同时重点向常州西艺坊负责人郑建嵘全面介绍了志凌青云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的具体活动及愿景,使其充分了解团队本次项目研究的目标与需求。

郑建嵘老师是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艺坊的残疾人创业中心负责人,是民建会员,也是常州市钟楼区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值得一提的是,郑老师一直活跃于常州公益活动当中,为公益活动的策划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提及常州西艺坊基地,郑老师难掩心中的自豪,他介绍说“我们基地是江苏理工大学生实践基地,江苏省残疾人文化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残疾人之家,然后是四A级社会组织。我们残联的牌子有很多,还有好多没挂起来。”为了弥补团队成员不能实地参观的遗憾,郑老师通过会议视频,向大家展示了基地的内外景。

郑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基地的性质与主要工作内容。常州市钟楼区西艺坊残疾人创业中心是社区残联和西林街道合办的一个机构,属于政府运营。主要以免费培训的形式,只要有需求的残疾人都可以去免费学习常州的非遗项目,主要是留青竹刻还有梳篦,而产品的开发也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当被问及运营模式时,他也坦言,运营模式主要是在线上销售,以订单的形式为主。

毫无疑问,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政府部门创办的机构,常州西艺坊在政府支持下资源充足,发展势头良好。无论是基地建设与运营补贴还是创客租房补贴,都是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的现实体现。当然,凡事有利有弊,和郑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深有感触:1.由于属于政府机构,西艺坊的宣传受到限制,需要走一定的程序;2.与苏州残创基地模式相比,西艺坊地理位置偏僻,线下销售途径欠缺,不利于销售;3.代加工的利润与质量不能得到保证;4.手工制品多用于送礼,销售量具有时间上的差异;5.行业属于不景气的周期;6.目前受到疫情的影响。

由于疫情,残疾创客基地已停止运行,志凌青云团队无法与残疾创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作为基地的负责人,郑老师愿意帮助团队发放电子问卷,同时站在他的角度接受访谈、讲述创客创业历程。张卫英老师作为西艺坊的元老级人物,是志凌青云团队想要了解的重点人物。当问及张卫英老师,郑老师娓娓道来。文化程度不高的张卫英老师一开始因为工伤失去了右手,对生活抱以消极的态度。在社区副主任的关心引导下,张卫英老师开始学习乱针绣,在残联的培训中手艺逐渐精湛,获得了“左手绣娘”的称号。她也成为了西艺坊的一个典型人物,带领有需求的残疾人共同创业。

郑老师呼吁大家正确看待残疾人创业这一现状,“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是和外界的沟通连接上存在一定局限”,同时对政府出台更多的有利于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政策表示期望,并表示欢迎志凌青云团队在疫情过后实地走访合作。而通过本次云访,志凌青云团队走进常州西艺坊的乡镇残疾创客基地,感知乡镇残疾创客创业的明朗与曲折,希望在推进残疾人创业事业发展中贡献青年力量,为不朽的创客梦助力。

编辑:黄蔚卿 审编:GCH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