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学子三下乡:重走红色之城,我辈岂是蓬蒿人

 时间:2021-08-24 14:47:36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2021年8月14日,由于疫情影响,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成员决定于线上开展调研六朝古都――南京的实践活动。我们从满载时代回忆的总统府开始,到寸土寸血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再到写满历史成就的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结束,线上回望金陵城,重走红色革命路。

初闻金陵城,这里得以见荡气回肠的历史兴衰,引人入胜。

“凿地破除函谷帝,埋金厌胜郢中王。兴亡总不关君事,五百年前枉断肠。”幼时读曾极的《金陵百咏》,便被那豪放而悲壮的诗文深深吸引,也对这座金陵古城心驰神往。

我们调研的第一处――总统府,前身原是国民政府,于1948年改称为总统府,并以此作为其最高的行政中心。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雅致的雕饰,深邃的回廊,精巧的拱门,门楼大堂以红柱灰瓦、方砖铺地。总统府的西线有煦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阆苑琼楼、曲径通幽,尽显泉石之乐。不同建筑风格齐聚一堂,尽显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之势。总统府见证了历史兴衰,朝代更迭,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矗立在那里,却又好像不只是矗立在那里,他警醒着我们,时过境迁,当以物为鉴,以史为镜,才能走好我们这一代的红色之路。

图为南京总统府门口 图源网络

硝烟散尽的地方,会有大地铭记战火,时代不会忘的,我们也不会。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近距离的走近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云端共享下,实践队员们看到了那堵承载着30万遇难者的名单墙,看到了除了尸骨依旧是尸骨的万人坑,看到了恶行和烧杀抢掠,鲜血,遍地都是鲜血。很难想象,在短短的几个星期之内,30万普通群众惨遭血洗,南京这片土地上哀嚎遍野……调研到这里,实践队员们都难掩心中悲愤。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实践队还组织了自主观看影片的活动,其中《南京!南京!》展现出强烈鲜明的历史沉重感,队员们无一不为之动容。

图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图源网络

不仅仅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小组队员还调研了雨花台。从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成为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这二十二年中,约有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1950年,南京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在这里兴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园。走进历史,我们听见这座城在漫长时光沉浮中的惜叹,抚摸到它久经风霜下苍老的褶皱,这是一座背负着民族苦难的城市,我们会永远记得。

正所谓居安思危,饮水思源。虽然现如今神州大地处处繁华,一派国富民强之象,但历史的车辙下,净是我辈先人备受凌虐的身躯,正所谓国耻难忘,我们担负着革命先人的期盼,就要挑起时代的重任,这才是我华夏少年应有的模样。

钟山迎朝阳,长江添新装,终有一天,阳光会洒在大地上。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金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初读时只有胜利的喜悦,但当我们走近渡江战役纪念馆时,才深切的感受到它磅礴的力量。南京市委书记朱善露曾说,六十年前,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以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的磅礴气势解放了南京。建立渡江胜利纪念新馆,便是要追忆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为前赴后继的革命先辈送去后生的景仰与感念。

南京有座“争气桥”盘踞在滚滚长江之上。20世纪初,开通的沪宁铁路和津浦铁路在南京被隔断在长江两岸无法贯通,政府多方求助无果,最终,我们决定自己建桥。虽然举步维艰,但我们也没有退路,历时九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第1次通车时,5万多人挤上大桥,共同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从此天堑变通途,而它也被亲切地称之为“争气桥”。2019年,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建成了,展示大桥历史背景及文物资料。场馆内摆放了200个记忆盒子,收录了有关南京大桥的宣传海报,来往书信和众多唱片,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与期许。

图为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内 图源网络

通过这次的线上实践活动,我们的实践队员对南京这座古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新中国的红色革命之路有了全新的体悟。正如在观看完《建国大业》红色影片之后,我们实践队员表示道:“上下同欲者胜。”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新中国的胜利都是如此。希望经过此次线上实践,同学们能更加坚定为党尽忠,为生民立命的决心,不负国家所托,坚定的走在我们这一辈的长征路上。(通讯员:江绍清,田玉,吴芷若,洪闽,王睿翔)

编辑:黄蔚卿 审编:GCH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