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重走老区路,探寻新荣光”实践团赴山东省临沂市学习红色精神。历史是大写的精神,精神是内化的历史”,建党一百周年,重走沂蒙老区路,追溯红色记忆,走访红色人物,亲身感受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感知沂蒙精神的过去与现在。2021年7月23日-7月28日,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重走老区路,探寻新荣光”实践团来到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通过参观沂蒙红嫂纪念馆、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等红色纪念馆,走访老一辈党员,深入周边村落,访谈红色经济多元主体,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通过实地访谈与发放问卷,探索沂南红色研学模式的发展现状、优势与困境,并提出实用性建议,助力老区红色经济发展。同时,团队将所学所悟进行宣传,在沂蒙影视基地拍摄学习视频,开展线上红色精神宣讲会,参与志愿服务,使更多人接受到红色教育的熏陶。
重温炮火里的沂蒙情
7月23日,实践团成员来到沂南县红嫂纪念馆,在讲解员的指引下跟随党员研学队伍来到红嫂纪念馆展厅,重温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参观了《红色沂蒙山》展室、《红嫂原型明德英》展室、《沂蒙红嫂群体》展室等十多座展室,馆中陈列的革命文物、放映的影像资料将成员们带回那段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图为团队成员在认真阅读红嫂胡玉萍的故事
用乳汁喂养伤兵的明德英,宁吃糠咽菜也让伤员吃上药的祖秀莲,“火线桥”架起部队“生命桥”的李桂英,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焕于......她们用青春、热血和慷慨无私的崇高情怀,生动体现了“爱党爱军、勤劳勇敢、忠诚坚韧、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政权建设”为主题的纪念馆,7月24日,团队成员来到位于沂南县青驼镇的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创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辉煌历程。
图为团队成员在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前合影
走在纪念馆里,看着那些泛黄的手稿,隽永的笔迹上仿佛还沾着硝烟的味道,历史里的指挥图,战争时的影像资料,那些指点作战时意气风发的中流砥柱仿佛在眼前。他们把平易近人留给了百姓,锐不可当留给了敌人,严于律己留给了自己和战士们。
探索老区经济新发展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握着老支前的手殷切嘱咐:“一定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七年多来,乡村振兴的曙光正悄然洒入这片红色热土。
图为团队成员访问影视基地演职人员
7月25日,团队成员前往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对影视基地的群众演员、商户、保安等群体展开访谈。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力大产业优势,把乡村振兴、旅游开发同扶贫有机结合,村民们依附影视基地解决了就业收入问题并缓解了周边地区的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
结合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的场景设计和红色底蕴,团队成员在此拍摄了以沂蒙红嫂明德英的故事为主题的红色教育短片,用以后期的红色宣讲和扩大沂蒙红色故事的知名度。
7月26日,为更进一步感受红色经济发展对周边村落的影响,我们先后访问了常山庄村、柳洪峪村的村民,开展半结构式访谈,主要围绕党建状况、村容村貌、生活质量、教育条件等方面开展访谈,总结归纳后发现当前沂南县已形成了由县至村完善的党性教育体系,村与镇定期开展上级精神学习交流会,共同学习我党先进思想内核,县级建有成熟的党性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政府近些年修建村内马路,建立完善的垃圾清洁回收模式,有效改善村容村貌;以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为核心的红色经济为周边村落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收入。
7月27日,团队成员前往沂南文旅集团同红色研学品牌负责人陈昊副总就沂蒙老区县域研学品牌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交谈。总结出目前沂南县红色研学品牌的优势主要为“发展条件得天独厚、试点项目领先同行、研学旅行特色明显、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也总结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众范围小、模式同质化、影响力度低”,最后团队成员根据专业特长提出沂蒙老区县域红色研学品牌打造的可行性建议。
在交流中感知到来自艰苦时代的韧劲和坚守,来自创新时代的开拓豪情,一点一滴融入实践发展的磅礴历程中,情真意切地感受到沂蒙精神所具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在新征程里的沂蒙精神是接续奋斗的使命,是脚上沾着泥土的实干。
致敬老一辈党员
“懿德茂行,可以励俗”,在与老一辈党员交谈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革命精神从历史走到身边的感动与震撼。7月26日,团队成员前往马牧池乡柳洪峪村拜访老一辈党员蔡玉明老人。他热情地为团队成员介绍了村子近些年的发展状况,党建状况,字里行间展现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我和你们讲的没有一句假话,我们党员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我们的村现在发展成什么样我就是如实地告诉你们,我觉得你们来到农村里做调研很有意义,看看咱们沂蒙老区真实的发展状况。”
团队成员除访问沂南县老党员外,也在自己的家乡访问优秀党员,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团队后期分别访问了来自甘肃敦煌、福建泉州、山西忻州、山东潍坊等地的老党员,他们深深地扎根于故土,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保持着慎重如初的清醒头脑,闪耀着“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勤劳品质和老党员的精神觉悟。
青年热血在路上
当一群人聚在一起时,星星点点的力量就变成了光。在红色精神追溯的过程中,与同辈相行更能感到青年的热血与力量在党魂的照耀下被激发。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在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遇到了来自山东理工大学和青岛大学的红色精神调研团队。各个团队分别派代表分享了实践规划和经验,就沂蒙精神和当地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状况进行了交流,对大学生参与红色专项活动的看法以及亲身实践感悟达成了高度一致。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中,团队遇到了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的沂蒙精神学习团队并进行了感想交流。
图为团队成员与山东理工大学和青岛大学团队合照
“重走老区路,探寻新荣光”实践团沿沂蒙老区的红色足迹,重温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在这一过程中,见证着为沂蒙精神接续传承而奋楫笃行的人,他们为战争年代的沂蒙精神坚守,用身体力行继承沂蒙精神,在他们身上,团队成员情真意切地感受到沂蒙精神所具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团队成员定将红色精神融入青年创造未来的热血之中,不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通讯员 高飞宇)
编辑:黄蔚卿 审编:GCH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