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团员青年代表谈新时代雷锋精神

 时间:2020-03-12 01:05:58来源:济南大学官网

2020年3月5日,是第五十七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1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1963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由此,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的热潮,雷锋精神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从根本上说,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雷锋精神”无时不在,“雷锋”身影无处不有。他们是一声令下立刻整队驰援武汉的31省医疗队和最可爱的解放军战士,是84岁仍冲在抗“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是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是连续工作十天九夜猝死在防控一线年仅28岁的医生宋英杰,是扫大街一个月只挣千百块却给武汉捐了1万块的68岁环卫工人袁兆文……是千千万万默默冲锋在一线、奉献在基层的普通人,是身边兢兢业业的你我他。

新时代,如何弘扬“雷锋精神”?在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校团委组织部分学院团员青年召开了线上座谈会,结合当下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体会,大家踊跃分享了自己对于“雷锋精神”的思考和感悟。

市中区团委挂职副书记、商学院青年教师冯潍表示:2020年前夕新冠病毒席卷全国,广大青年志愿者踊跃响应,“逆风而行”,用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和责任担当。刚刚来市中区团委挂职的我也在防疫一线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一个多月的战疫路程,广大青年志愿者让我深深感动。他们把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坚守体现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他们用行胜于言的“逆行”,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热血担当。一方国土,一寸国心,青春之火,不畏风雨,越是艰难越向前。一封封申请书、一声声口号、一个个“最美逆行者”……都是组织起来的“雷锋精神”的生动注脚。我想,无论做什么,作为党员,理应冲锋在前;作为团干部,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作为青年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作为挂职干部,要守好市中区每一扇门,护好门后的每一寸土地。

校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体育学院学生张婷表示:“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它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是我要用一生去讴歌的主题。我们不仅要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播者,更应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医务人员奔赴一线战场,全国戒严,各地设立卡哨,涌现出许多志愿者,他们为战胜疫情,为保护国家安全、人民健康,纷纷挺身而出,奋战在一线,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是平民英雄。在此刻他们不畏艰险,不论生死。在疫情肆虐的当下,作为一名志联志愿者,做好自身和家人的防疫工作的同时,我愿积极投身于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展现当代青年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校志愿者联合会一定会在校团委的指下,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向深入,传承发扬志愿精神,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线上志愿和线下志愿活动的有序进行,努力实现全校志愿,全民志愿。让“雷锋精神”永远流传、生生不息。

校青年研习社学员政法学院学生曹世钦表示: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是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的使命赋予青年,时代之责任在于青年,我们要思考,该如何为祖国为社会贡献自我的青春力量。如今疫情之下,有一群人,他们用执着和无畏诠释着最美丽的“逆行”,他们用朴实和刚毅坚守在抗疫一线。这种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雷锋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践行的吗?服务社会、奉献祖国,是青年的正确方向。我们要向榜样学习,发扬“雷锋精神”,踏实下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把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校青马班团支书土木建筑学院学生王立明表示:岁月不居,“雷锋精神”却焕发着永恒的魅力,代表着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道德标杆和精神高地,激励人们无私奉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对我们青年学生来说,在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使命更加重大,舞台更加宽广。我们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融入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自觉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以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和行为选择,为我们整个社会增添更多的良善和温暖。岁末年初肆虐的新冠疫情之下,中华民族硬核诠释不被磨难压垮,而是愈挫愈勇的众志成城和磅礴力量;我们也必须认真反思青年之于社会的责任,我们更应该响应时代呼唤,怀揣执着理想,立志到基层和人民中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的精彩人生!

学生党员代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王岩表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到老家组建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中。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疫情当前,我充分意识到,青年人不仅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投入到志愿工作中,保持雷锋同志一样“向上”的人生姿态,还要时刻践行心中有爱,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这种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大学生是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在疫情防控的斗争面前,应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共患难,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更好的报效祖国、建设家乡,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层团干部代表文学院学生赵群表示:此次作为抗疫前线志愿者,每天在镇防线进行车辆人员登记,测量体温等工作,着实使我受益良多。“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是当代共青团员的责任,不能停留在口头和笔尖。在这种病毒肆虐的时刻,夜幕中更多星子闪耀,我亦以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荣。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我等作为基层团干部,更应该带头响应党中央号召,弘扬“雷锋精神”,时刻准备化身为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始终相信,伟大是由无数的渺小堆积而来,为国家做贡献更不分地点无关年龄。我爱的是中国这个国度,而非只是它的繁荣。当代青年大学生时刻切记致力汲取知识、积蓄力量,争取早日将所学投身于实践,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扎根人民,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湖北籍学生代表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庞庆澳表示:一个多月来,我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全国上下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们默默付出,用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心和众志成城的力量,共同帮助湖北渡过难关。全国各地对湖北抗击疫情的无私奉献感动着我、鼓舞着我,让我始终相信,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定会有新的温暖,不断延续。疫情当前,作为湖北籍学生,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更应该践行“雷锋精神”,主动到社区报道,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致敬每一位为抗击疫情付出的人。我坚信,再努努力,我们熟悉的生活就会回来,寒冬过后必定春暖花开!

抗“疫”志愿者代表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代洋洋表示:在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时间,我报名参加了家乡的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承担了村里疫情防控宣传、村口执勤站岗、登记来往人员信息等多项任务,希望能为家乡尽绵薄之力。在这段看似平凡枯燥的经历,让我触动最大的就是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战胜疫情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只顾付出,不求回报。相比他们,相比奋斗在一线的白衣战士,我所做的这些太微不足道了。在3月5日“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愿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践行“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主动对标,继续做好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为战胜这场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新时代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下一步,我校团委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准确把握高校志愿服务功能定位,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功能,从精准对接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专业特色凝练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激发青年志愿者活力,推动我校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规模化、常态化,努力使志愿服务成为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主要载体,汇聚奉献新时代的青春力量。

编辑:蒋泽南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