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青春告白祖国”活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供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主题教育同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推进地球科学领域研究型大学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引导师生员工爱党爱国爱奋斗,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
突出“实”字,强化领导
强化统筹。学校党委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抓好统筹谋划、组织推进和督促指导,层层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坚持全校“一盘棋”,组建专门工作组和指导组,一体化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立查立改贯穿始终,指导督促全面覆盖。2019年9月12日召开动员会,学校、学院和党支部三级动员部署,统领基层全面跟进,党员全体参与。
强化示范。学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头学习、牵头调研、全面检视、率先整改,为全校党员干部树立标杆,形成上下联动良好局面。研究制定主题教育进程安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书记校长带头把学习先行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学校事业发展、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和提升个人政治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谈认识、找差距、改问题。
强化发展。学校党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把党建作为引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建立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提升管党治党和办学治校能力。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团结带领师生立足自然资源行业,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突出“严”字,自觉对标
严明学习主线。系统设计“课表”,精选领学“导师”,组织集体学习和专题研讨,学校班子成员轮流领学,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选用鲜活“教材”,挖掘身边师生榜样典型,增强学习教育感染力。组织“红色之声”“青年讲师团”等主题宣讲团,排演《大地之光》《大地之子》《我的战争》等原创剧目,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造生动“课堂”,组织660多支社会实践队伍,支持师生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展览馆、重大工程项目,以实践体验强化报国志。
严把调研成效。注重做好学校改革发展“必答题”,制定调研方案,确定校领导调研主题16个、处级干部调研主题264个,集中解决阻碍学校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发展策略,2019年10月29日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把调研问题和对策建议转化为学校决策的重要参考。校党委书记黄晓玫、校长王焰新带头讲授专题党课,全校处级以上干部开展专题党课近400人次,听众累计超过10000人次。
严谨对照剖析。带头找准“病灶”,学校领导班子梳理出班子及其成员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八个方面专项整治整改任务,召开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会议,集体研究制定突出问题清单并进行销号管理。带头“刀刃向内”,召开检视问题专题会议,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分别提出具体批评意见,师生党支部对照党章党规认真查找差距不足,打扫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灰尘。
严抓立行立改。学校党委强调找难点、抓重点、释热点、解痛点,坚决打赢师生急难愁盼“歼灭战”。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紧盯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形成“流程式”整改清单。制定检视问题立查立改问题清单及整改落实台账,学校领导班子近期整改措施完成率达100%。未来城校区2019年8月底启用,涉及7000多名师生切身利益,校领导牵头开展多次集中调研、专题研讨会,现场推动解决跨校区运行初期师生们的操心事、烦心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进宿舍、进实验室等,推出“师生午餐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问题。
突出“效”字,彰显特色
思想政治更坚定。黄晓玫说,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师生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自然资源行业转型等,加快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着力为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人才和科技支撑。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深入。学校党委制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方案,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树立“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形成“三全育人”地大模式。开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土安全”等思想政治选修示范课程,构建思政课立体教学模式,打造暑期思政课“实践+”模式,开展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全面提升思政工作质量。世界军运会期间,1500多名师生参加志愿服务。
大力提升治理能力。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增强学校党委总揽全局能力和统筹协调合力。瞄准办学治校困境难题出实招,深入推进学术卓越计划,及时启用未来城校区,破除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通信息系统“肠梗阻”,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办好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主题教育期间,313个师生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或划定党员责任区,142个教工党支部与本科生党支部结对,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和做好人好事活动累计超过7500人次。
担当作为更主动。王焰新说,围绕美丽中国和宜居地球建设,学校致力于更深层次地认知地球,更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地球资源,更为和谐地绿色发展,更为有效地人与自然共生治理。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启动“地学长江计划”,实现跨学科、跨机构、跨行业的协同创新。扎根自然资源行业,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积极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提供智力支撑,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
编辑:孙玮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