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子情系春运4年 志愿服务帮助万名旅客

 时间:2017-02-07 20:34:00来源:长江网

长江网讯(实习生 余康庭 通讯员 薛燕 )汉口火车站的春运志愿者里有一张熟悉的面孔,来自江汉大学的徐烁今年已经是连续第四年参与武汉铁路局“小桔灯”春运志愿者活动了。每天,他都会帮助数十名有需要的旅客,指引进站方向、导引乘车站台、维持站内秩序,帮扶残疾乘客平安回家等等。四年来,徐烁已经累计帮扶了上万名旅客。同时,他还把自己每一天的春运感悟记录下来,形成一本厚厚的春运日记。

初识春运 助人为乐

2014年寒假,刚读大一的徐烁在学校食堂门口看见武汉铁路局团委招募春运志愿者的海报宣传画,经过面试被选上,“非常幸运,那个时候学院里有很多人报名,最后参与活动的只有三个人”。

1月26日,徐烁刚到汉口火车站时,有些陌生,整个车站都没有认识的人。他对志愿者的工作也不熟悉,有些放不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蹑手蹑脚。当一对携带重型行李的老夫妻看到他时问能不能帮忙把行李拎到车上,他才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感。顺利把旅客送上列车后,师傅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随后,他又碰到一对要去上海的老夫妻,老爷爷行动不方便,从进入候车大厅开始徐烁便搀扶着他。终于等到进站,把老爷爷扶过去,慢慢走向站台。后来老奶奶拿着车票,告诉他在15号车厢,他们从5车厢出发,走到了11车厢。这时老奶奶突然回头,拿着票大喊是2车厢。徐烁一惊,拿过车票一看,原来是2车厢15座。因为老爷爷走得很慢,已经耽误了很长时间,听到这消息,他们三个立即转头,又赶往2车厢。老爷爷走路本来不方便,速度不快,庆幸列车乘务员告诉他们还有一段时间才开车。这时他们才放心。等走到了2车厢,老爷爷握住徐烁的手,深情地说:“真的是谢谢你了小伙子,你可帮了我们大忙,好人啊!好人!”

后来,当徐烁看到有需要帮助的旅客就会主动上前。徐烁主要在老弱幼候车区域,常常帮忙送行李,给盲人带过路,也为残疾人推过轮椅,还提过非常重的行李。原本他认为在老弱病残孕区域做志愿者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但事实上,只要真正投入的尽心尽力去做,就知道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虽然第一年只做了三天的志愿者,仍认识了不少朋友,车站的工作人员也都对徐烁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再遇春运 无私奉献

第二年,徐烁已经成为学校春运志愿者的面试官了。因为他第一年已经做过了,有一些经验,便被特邀为面试官了,主要根据自己对春运志愿服务的理解,谈谈自己春运时的感受,以及适时去评估报名的同学。“我面试时主要看他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去付出,有没有这个责任心去完成。”这是徐烁作为面试官的一个感受。例如有的同学家里住在外地,却非常想做春运志愿者,问道他春运期间将住在哪里,如果回答说是青年旅舍,碰到这样的情况就要酌情考虑了。

当徐烁自己做志愿者时,因为学院里报名的学生人数很多,有许多小伙伴,就没有第一年的孤单感了。徐烁笑着说,当时和负责人比较熟悉,自己也是第二次参与,很多事情就能游刃有余了。当时有一位老太太坐着轮椅被推了上来,不巧的是站台直升电梯和扶梯都坏了,只能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用手把轮椅送到楼梯下面。当时他就想,千万千万,一定不能松手,哪怕自己撑不住了都不能松手,一定要把这个老太太安安全全的送下去。

第三年春运,徐烁也是前线志愿者的一员。汉口火车站第一天,他看到了有一辆去乌鲁木齐南的列车,4个大人和2个孩子携带了一大堆行李要上车。“我当时把他们送了过去,感动我的是,孩子们刚上车,就高兴的欢呼起来,以为自己快要到家了。”徐烁说,事实上,乌鲁木齐南离这里还有三十多个小时的车程。他们一家人还要在列车上度过两个晚上,直到第三天上午才能到,而且还是硬座。但看到孩子们一上车就开始欢呼雀跃时,徐烁的心就非常感慨:家的呼唤虽然无形,却有巨大的力量。

徐烁在汉口火车站的每个志愿服务岗位都体验过,最中意的还是“老弱病残幼”候车区域,“因为那里的人们是最需要帮的,我帮他们提行李,把他们送上车,看到他们上车后发自内心的笑容,真的非常有感触。”

坚持春运,初心不改

第一年做了三天志愿者,第二年做了六天,第三年做了十一天,第四年至少还要做五天志愿者。四年以来,徐烁已经累计做了25天志愿者。虽然和负责人相比,做的还不够;但在志愿者中,也是参与较多的。

因为徐烁家住武汉市,回家一张武汉通就能搞定。但全国有成千上万的旅客回家都需要火车票,“我在这头,故乡和12306在那头。”通过志愿帮助,远处的游子能更加方便快捷的上火车,能让他们更早的到家,徐烁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在火车站里,徐烁认识了不少好朋友,这是一件有缘分的事情:第一年他认识了同为志愿者的武铁同学,当时她是青志协的干事;第二年对方成长为青协的负责人,安排整个汉口站的志愿者岗位;第三年和第四年的负责人,徐烁也都同他们打过交道,“今年,我也想来看看我的老朋友们”

如今,徐烁已经大四了,将要面临考研复试和找工作,父母也由起先的支持转为担忧,害怕参与志愿服务影响毕业设计和考研复试的准备时间。但在徐烁坚持下,父母也不好反对,“虽然现在比较忙,但志愿者做久了就有一种情怀,今年我必须做下去,四年我要一路坚持下去。”

连续三年的付出,徐烁收获了无数感谢,“无论自己有多累,能看到旅客平安地踏上列车,看到他们满面笑容地靠在椅子上,即时的欣慰就像泉涌一样,让我重新振作起来。”简单的理由却饱含他广博的胸怀和爱心,这是坚持4年的动力,简单、平凡,却真挚。从大一到大四,武汉“小桔灯”春运志愿者活动贯穿了徐烁的整个大学生涯。现在,他已经要毕业了,然而,对志愿的热情并不会毕业,“我以后还是会继续做志愿者的”

感恩春运 记录美好

从小到大,家和学校的距离都非常近,回家对徐烁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成为春运志愿者后,他看到许多在外的游子,为了春节能回家团圆而十分不易。大学四年的志愿者经历,锻炼了徐烁为人处事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更增强了他的责任心。

“我以后一定会推荐学弟学妹们继续做这个志愿活动,因为校内的志愿活动不像在火车站里,可以接触到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而我们接触的旅客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是世界各地的。有的人看不见,有的人不能说话,还有的人拿不动行李,面对不同的旅客需要不同的方法去交流,我们会更加有耐心和爱心的去帮助他们。所以我非常推荐大家来继续参与这个活动。”参与春运志愿者活动的四年来,徐烁已近积累了三万字的春运日记,里面有他自参与春运活动来的点点滴滴,每一次帮助特殊旅客,每一次有所思考和收获,“我想记录下那些感人的瞬间,保留这段经历,记录那些感人的瞬间。”。四年来,无数的小瞬间已深深扎根在记忆中:有人拉着他的手说过“好人一生平安”,还有人也说过,“虽然我不知道你们叫什么名字,但你们是英雄。”

结束一天的志愿服务,徐烁在服务感言里写道:“四年的时光,见证了从团员到党员的成长,承载了四年春运志愿者满满的记忆。坚持二字,简简单单十六画,却不是十六秒就能诠释的。四年了,服务足迹遍布站前广场、电梯口、进站大厅、幼婴候车室,地点在变,不变的是那颗向阳、负责的心。春运志愿活动,充满了整个大学时光,它已然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坚守。没错,如果第一年是积极,第二年是热爱,第三年是承诺,第四年那就是坚守。”

编辑:何凌芝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