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与“全球治理”的深度交流和互学互鉴,今年夏天,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队奔赴世界各地采访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8所高校的20余名食品专业教师和学生,分别围绕“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展开讨论。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现有69名博士、硕士留学生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次实践团队分两批行动,一批前往英国、新西兰、泰国食品高校实地调研,另一批在国内采访了来自孟加拉国、叙利亚等6个国家的食品师生”,实践团队指导老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告诉记者。
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和系统设计
“跨领域课程设置将会成为食品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英国雷丁大学的Fran教授指出,食品专业不应局限于本学科,应经常跨界交流。孟加拉国留学生沙贝尔也持此观点,“宽口径的课程设置使食品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拥有更大的竞争能力”。韩国留学生元容潾则认为,“多学科交叉丰富了食品专业学生的视野,但还应对课程进一步整体优化和系统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自主探究和动手能力
来自新西兰的Malcolm Reeves教授提到,“我们应当致力于挖掘学生的潜在的知识素养和研究能力,鼓励他们探索未知世界。”叙利亚留学生苏哈表示,“学院配备的专业导师和实验室让她受益颇多,这是提升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印度尼西亚留学生孙宁则提出,“中国互助氛围,提高了实验的完成速率;西方国家自由探索氛围,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应相互借鉴。”
国际交流:“一带一路”成为契机和平台
被采访师生均表示,“一带一路”为食品科学的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一带一路’要求综合型人才,对国际食品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巴基斯坦留学生拉兹说,很多留学生因为中国政府设立的奖学金而有了交流机会,而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也会将成为两国文化传播的使者。他还希望,各国食品学院采用双语教学,这将能消除语言障碍,拓展学术视野。Malcolm Reeves教授谈到,“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一带一路’是一个食品科学、人才的合作机会和合作平台”。
据悉,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正在筹划构建“一带一路”食品高校教育科技联盟,通过搭建平台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高校增进交流,为全球食品产业培养更具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推动食品产业创新发展。
编辑:xzp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