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与环保同行 记忆里的田园梦总会实现

 时间:2018-08-21 13:34:22来源: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

说到乡村,我们首先想到的定时那湖光山色还有田园风光,那些美好的画面,是自然给予的礼物,然而在乡村不断发展的同时,这些美好同样也面临着危机。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这一次选择了将环保意识深入马灌镇倒灌村,用环保宣传带动乡村环境的保持与改良。

“以前倒灌湖风景可美了,水清得很,还能看见里面的鱼。但是现在已经脏掉了,水也臭了。”带领同学们进村的司机张师傅说道。

“农民们喜欢把废弃的污水的排到倒灌湖里去,他们不懂得这样做的后果。”一路颠簸,我们听到了很多来自司机的担忧与乡村所面临的环境隐患,于是,我们打算先集中的进行一次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我们走进了村里的活动中心,向村民们介绍了垃圾分类不当造成的危害以及垃圾分类需要注意的事项。向村民们指出,垃圾如果不分类,除了垃圾自身会产生有害气体,还会影响水体,使水体发黑发臭,或者酸液暴晒挥发,污染空气。

“大家应当按照要求,将垃圾分类,在处理站统一进行垃圾的回收。”我们反复的强调着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方法,在整个普及过程中,前来参加的大伯和阿姨们都将我们发放的宣传单仔细阅读,并与我们进行着眼神的交流,在演讲中不断点头表示肯定。

当我们询问村民们,当地政府对于垃圾分类与环保意识的宣传工作是否落实时,村民们表示当地政府对垃圾分类的宣传还是会如期进行,“宣传归宣传,关键在落实。”一位大叔如此说道。落实垃圾正确分类不仅需要当地政府的努力,也需要他们互相监督,自觉自治。只有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养成习惯,才能够起到真正的效果。

“我们也知道垃圾要分类,政府也做过这方面的宣传,但是真正落实到行动的时候还是图方便,把垃圾一股脑儿扔掉。”村里的张奶奶对于我们的环保活动很留心,在活动结束后,她似是有些无奈的向我们“吐槽”了村里人存在的问题。当我们听到张奶奶的这番话时,内心中划过一丝心酸,也有了一份感动。

如今的村中还是有不少人存在“随大流”的心理,即使了解垃圾不正确处理的危害,看着大多数人把垃圾不经过处理就随意丢弃,他们就照着做了。但同样,我们感到庆幸,还是有很多像张奶奶一样的村民,发现了村中的问题所在,并主动的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离开活动中心,我们一行人分成几个小队,开始在村中张贴环保海报。

当村民们看到我们张贴海报的时候,也会走上来瞧瞧,聚在一起,甚至认真讨论:“村上的垃圾桶很少,而且离我们住的地方都很远,所以很多人把垃圾直接丢在地上,发出阵阵恶臭。”针对垃圾分类问题,他们纷纷反应村中存在的问题。

村民们向我们介绍,马灌镇在近几年正不断的发展生态旅游,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整治倒灌湖,同时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并致力于发展农业旅游业一体化,从而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

“咱马灌镇正在发展生态旅游业,为了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更加美好,大家更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从自身做起,共同建设美丽乡村。”这样的号召出自一位大伯的号召,也得到了周围众人的响应。

通过这一次的宣传活动,我们感受到了村民们对于改变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动力和决心,也为身边所遇到的每一位有环保意识的村民感到欣慰,愿这一次的环保宣传普及活动像一颗种子,播种在村民心中,化想象为现实,愿马灌镇可以越来越好。

资源环境学是我们的课题,也是乡村不可脱离的一部分。我们走进乡村,结合实际,带着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愿让每一个我们走过之地,都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坚定地相信着,乡村依旧可以保留它的自然与澄澈,童年的那个田园梦会成为现实。

编辑:孙玮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