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科大学子行走一带一路 深入新疆煤矿一线调研实录

 时间:2018-08-21 13:32:27来源: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

从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到丝路南路海藏咽喉西宁,再到“一带一路”核心区域新疆,7月17日—8月2日,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暑期大学生赴西部地区“行一带一路·悟西科精神”社会实践团沿“一带一路”中线,一路向西,赴陕西、青海和新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十天时间里,实践团通过走进新疆煤企一线,调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寻访扎根西部的校友,感悟支援家国建设的情怀;通过建立实践基地,搭建实践育人的合作平台。

实践团在新疆焦煤集团二一三○煤矿合影

选择一条影响深远的路线: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6月初,在斟酌和选定本次社会实践的行动路线时,实践团曾有过争执与分歧,有队员主张应该到经济更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去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但也有人提出:“我们处在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走一走古时候的丝绸之路和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去看一看、想一想、学一学。”在经过论证之后,队员们基于:丝绸之路沿线有扎根西部的校友、有储量丰富的煤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这样一种考虑而选择了上述后面一种提法,沿丝绸之路开展社会实践,“行一带一路·悟西科精神”的实践主题也就此确定。

7月上旬,在确定了路线和主题之后,实践团就“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做了进一步的文献和理论研究,了解到:“丝绸之路”起作为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互信、融合和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丝绸之路经济带圈定:新疆、陕西、青海等13个省份(直辖市),《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要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看着已经确定的实践路线和研究整理的文献材料,实践团队长王倩茹感慨道:“作为一名身处西部煤炭院校的学生、也作为一个陕西人,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实践正真选对了方向和目标,也非常期待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能够有更多收获和更多成长。”

实践队员在唐代丝绸之路路线图前与工作人员和游客合影

开展一次意义重大的调研:煤炭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月20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立新带领的专家团队发布《煤炭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报告认为煤炭行业目前仍然面临经济周期对转型升级造成影响、不同地区转型升级难度差异大、转型后备资源缺乏等问题。实践团成员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了解到:目前我国关于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已经较为全面,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了,特别是对于一些国有煤矿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要做到在2020年之前,基本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减轻企业各项负担,全面促进深化改革和发展。实践队员董艺婷说:“我认为,煤炭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非常好的实践课题,即可以走进煤炭企业一线,了解现代煤炭企业的发展;又可以和咱们学校的煤炭主体地位相对接;咱们应该好好研究、深入调研。”

7月23日,实践团走进新疆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煤炭企业调研之旅。在企业的技术分析会,实践团指导教师西安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团委书记郝卿介绍了此行的调研内容。“在全国范围内来看,2016年以来,煤炭去产能达到5.4亿吨;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2959.3亿元,同比增长290.5%。无疑,肇始于2016年的煤炭供给侧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新疆来说,作为我国煤炭主产区之一的新疆,依然是改革的重点。”企业工程师表示。交流中,队员们还了解到:2018年全国煤炭去产能目标为15000万吨,1-5月,各省相加合计完成6125万吨;煤炭去产能成效逐步显现,产业得到优化升级。

7月24日,实践团在与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总的交流中了解到:新疆煤炭行业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能源战略基地向西开放桥头堡和能源陆路大通道,结合哈密—郑州和准东—华东等疆电外送通道建设,以及准东、伊犁煤炭深加工建设,将有序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先进矿井,这样可以扩大露采比重,提高安全产能,增加先进产能,保障供给安全。实践队员董秀秀说:“新疆煤炭行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是煤炭企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保障,也是全国煤炭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7月25日,实践团来到了煤炭企业之行的第三站——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地质勘探队。在交流中,韦队长表示:“我们是煤田勘探单位,虽然不参与煤炭开采,但也一直在不断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就拿单位的业务来说,我们之前主要是煤炭勘测,后来开始勘探油气田,现在正在借鉴和引进一些新的技术,在单位业务范围上一直在不断实现拓展、不断探索前进。”

在结束了三家煤炭企业进行了调研之后,队员们对煤炭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已不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有了更为实际和鲜活的感受;对于“新疆开始全面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今天,‘坚持’是改革的态度,‘绿色’是改革的主题”的也有了更加深入和贴切的理解。就像实践队员张千一说:“在接下来的一个时期,我们国家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淘汰煤炭落后产能的同时,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要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市场化机制,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促进煤炭经济平稳运行,这样才能实现煤炭上下游行业共赢协同发。”不少队员也纷纷表示,作为当代青年,自己更应努力增长自身智慧才干,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力争在学习上实现创新,将来为企业发展注入创新思维和活力。

实践团深入煤炭企业一线学习

走访一批扎根西部的校友:聆听校友故事,感知家国情怀

斗转星移三世纪,岁月如歌一甲子。2018年,恰逢西安科技大学独立办学60周年。回顾历史,学校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科,一路走来,经过了太久的岁月长河;在这岁月长河中,有一大批的西科校友在气势磅礴的青藏高原和千里戈壁上默默坚守,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家国情怀;为支援家乡,他们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选择长年累月的扎根基层、扎根西部。

7月20日—23日,实践团前往青海西宁,走进扎根高原的西科人,去倾听他们的故事。在青海,队员们见到了一直在青海从事电信网络建设工作的2006届校友马建民和2016届校友李兆辉。两人曾经几次都有机会去往更好的地方发展,但他始终不为所动,不忘初心,从来没有动摇过支援家乡的决心。

“不怕物质匮乏,就怕心灵匮乏;吃苦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收获;大家还年轻,不要过于在乎工作的辛苦和得失”马建民说。工作十年,奉献在前。在交谈中,实践团队员们了解到,他的工作环境有时极其恶劣。“还记得那是2007年,为了建设这片土地,我和朋友们整整7个月都没有走出这片荒漠,物资匮乏的时候只能用牛粪作燃料取暖。”对于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他始终没有一句抱怨。2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干苦干,像一粒朴实无言的种子,扎根泥土,努力开出最香最美的花,给这片土地和家乡的人们带来芬芳。

“不要害怕吃苦,一个从逆境中走出来的人,收获到的东西比你想象的更多。”李兆辉说。来到青海后,李兆辉选择深入基层,来到了青海一个比较贫瘠的小县城——冷湖。“愿意来到这里的大学生少之又少,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很多人几个月就选择了放弃。”李兆辉很平淡的说。当问起是什么支撑着他走到今天时,他说,一方面是西安科技大学吃苦耐劳的胡杨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另一方面是他与当地淳朴热情的藏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7月24日—29日,实践团在新疆开启了寻访校友的行程。实践团的采访对象是常年从事煤矿开采工作的几位优秀校友:新疆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东、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方立和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队队长韦波。

“对年轻人来说,所失即所得,我们可能放弃的是便捷的生活方式,但得到的是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在谈到矿山艰苦的工作环境时,豫新煤业王董如此说到。焦煤集团李总则给队员们讲述了自己刚毕业时来到新疆的深山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技术员打拼到可以带领一个集团很好的发展;25年的沉淀,成就了优秀的人生;他动容地说:“这一切都离不开母校的培养。”一五六队韦队向队员们讲述了自己从学校毕业分配至新疆后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经历了企业从低潮走向兴盛的创业阶段,也正迎接着从单一发展走向多元化转型的挑战。

在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几位校友常年从事这项工作,扎根基层,谈吐间都充满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和对于自己事业的追求。没有华丽的语言,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西北建设添砖加瓦,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用行动践行西科大“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和“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队员们也纷纷表示,会将校友的建议牢记在心,并落实到行动中,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有志青年。

实践团与李兆辉进行“一学四访”交流

创建一批实践育人的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就业基地

为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强化对相关行业领域实践认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实践团在青海和新疆先后与中国电信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北京酷讯科技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新疆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部分自主创业校友分别开展职业座谈,并与举办西安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就业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不断推进和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后续学校学院也将进一步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重要载体作用,争取做到让学生的社会实践与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与基层和一线密切结合。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作为实践队员,在后续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要认真汲取经验和教训,总结实践过程中的不足,要进一步提升理论研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作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成果凝练水平。作为青年学生,实践的意义永不止步,学习也永无止境;要把个人追求自觉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把满腔的热情与理想抱负,要通过社会实践走出校门、走进基层,应该在大好的青春坚定信念、学习本领,将信念和本领转化为做好手头工作的强大动力,像无数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一样,不畏艰险、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个人发展和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孙玮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