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起,郑州大学文学院每年暑期都会赴洛阳市伊川县鸦岭一中支教,今年已是第九年。一年又一年,或烈日高温,或狂风阴雨,几经辗转,郑州大学的志愿者们都不曾停下赴约的脚步,只为践行曾经离开时许下的诺言——“我们一定会再来看你们的”。
青青苍木,源始于关爱
18名志愿者,3个小时,140公里,从郑州大学到鸦岭一中,这一路不仅仅见证着志愿服务队的团结和奉献精神,更承载着志愿者们为城乡教育服务,为社会贡献自我的梦想。
今年,同在鸦岭一中支教的还有中国农业大学的十三名志愿者。这十三名志愿者是被一位从鸦岭一中走出去的优秀毕业生推荐而来,这位优秀毕业生就是郑州大学支教的受益者,所以想让同学们将爱心传递下去。
九年的情感积淀,九年的心之所向,让志愿者的心与孩子们的心贴得如此之近。孩子们在听到志愿者们到来的消息时,不顾烈日炎炎,跑到学校,迫不及待地要报名参加新一年的暑期夏令营。
看着孩子们熟悉的脸庞因急奔而满脸通红的时候,志愿者们难掩激动的心情。一张张灿烂如花的笑脸,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传道授业解惑,正是每一位志愿者到此的目的。
有一些去年参加过夏令营的孩子,特意赶来学校看望曾经的老师。见到志愿者的那一刻,孩子们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奔向老师,执手相望,无语凝噎。一年时光飞逝,这些孩子们长高了,也懂事了,而更令志愿者们感动的是,十几天的短暂相伴竟成为他们成长途中闪闪发光的记忆。
孩子们的支持总是志愿者们努力前行的最大动力。正如志愿者们所讲:“遇见他们,让我相信,记忆是可以穿越时光的,无论隔了多久,我们都会彼此铭记,刻骨难忘。”
多彩课堂,燃兴趣之光
多年支教经验,为志愿者们的备课提供了借鉴。孩子们缺乏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培养兴趣、开阔视野的渠道。如鸦岭一中校长所说,开展夏令营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找到兴趣所在,明确目标,拓宽视野。为此,志愿者们给孩子们带来了文学院特色课程文字学、“经典少年”朗诵比赛以及音乐、书法等趣味课程。
学校虽然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多数却无法正常使用。音乐课上,老师准备的音频、歌词都无法给孩子们展示出来。“不能从大屏幕上看歌词,那我们就把歌词抄在黑板上,设备放不出歌,我们就把自己的电脑音量调到最大。”
克服重重困难,孩子们终于开始学歌,一部小小的笔记本电脑前聚着许多小脑袋,当美妙的旋律从电脑里放出的那一刻,孩子们的眼睛闪耀着兴奋的光芒。
一个叫思怡的女孩在音乐课上犹为认真,高高地抬起小脸,明亮有神的眼睛看着黑板上的歌词,伴奏响起的那一刻,她的嘴角挂上了一抹纯净的微笑,小脑袋不时跟着旋律晃动起来。
课后,思怡跟老师聊天的时候谈到:“我特别喜欢唱歌,可是在学校里学的歌曲类型有限。在夏令营里,就可以跟老师学我喜欢的歌啦!”
心手相牵,你我共成长
鸦岭的昼夜温差很大,早晨往往比较冷。听说班主任顾老师来的时候没有带薄被子,班里的雯雯担心老师着凉生病,从家里为老师拿来一床薄被。将被子送到老师手中的时候,小声地说:“老师,你别嫌弃,这是我自己的被子。”
顾老师感动地眼含热泪,紧紧地抱住了雯雯。事后,顾老师动情地说道:“我该有多么幸运,遇到了这么可爱的孩子。”短短几天相处,竟换得孩子如此倾心相待。
夏令营的志愿者们除了老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孩子们的大朋友。趁着夕阳正好,志愿者们把所有的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校园里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三二一地震啦!”“松鼠动!松鼠快跑!”“大树动!”此刻的孩子们和志愿者们已然忘记了年龄的差距,沉醉在“松鼠抱大树”游戏的笑声和欢乐中。
孩子们在夕阳中奋力奔跑的身影,志愿者和孩子紧紧握住的双手,还有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绘成了鸦岭一中校园里最美的风景。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在知识中一起翱翔,在欢笑中共同成长。
九年支教,为梦想护航
曾在鸦岭一中就读的小达,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也是鸦岭乡唯一一个清华学子。听说志愿者们在母校支教,便让志愿者们向在夏令营的学弟学妹们转达:“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学习是我们走出农村最便捷的途径。不要抱怨周围环境,学习只能靠自己。梦想起飞于坎坷之途,高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成在坚持,败在荒弃。”
谈到他对于支教的看法,小达说:“你们来的那年,我有事没参加成,但是听参加过夏令营的同学们说,他们收获很多。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天,却通过老师们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帮助他们树立了目标。”也正是对外面世界的渴望,支撑小达一路走来。
“我们举办夏令营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他们的梦想,让他们渴望走出去的愿望更加明确,树立的目标更加高远。两周学习的知识并不会让他们成长多少,然而你们的一言一行却可以影响他们,用你们活生生的经历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好大学离他们并不遥远。”在鸦岭一中张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志愿者们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准备,为鸦岭一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会。
其中,农村出身的志愿者小柴,用真情打动人心。当讲到为供自己读书,常年在外地辛苦打工挣钱的父母时,小柴不禁红了眼眶。台下几个小女孩也偷偷抹去了眼角的泪,此刻的泪水,浇灌的是她们梦想的萌芽。
谈到农村女孩的未来,小柴激动地说道:“我们农村女孩,如果不想要抱着孩子在村口跟别人话家长里短,就要努力学习,走出农村,改变我们的命运。”一席话语,让台下的孩子们感触良多。窗外静静地旁听宣讲会的门卫大爷听完小柴的宣讲,轻叹一声:“农村孩子不容易啊!”
志愿者们的宣讲或犀利,或温情,或励志……他们用真情贴近孩子们的心灵,用亲身经历帮助孩子们树立追求梦想的信心,让孩子们张开翅膀,飞向更高更广阔的天空。
依依惜别,曲终人不散
7月22日,支教的最后一天。孩子们精心准备了文艺汇演,为今年的夏令营画上完美的句号。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孩子们的天籁在熟悉的旋律中愈发动人,想到即将离别,更是倍感心酸。最后一个节目由郑州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志愿者们共同带给孩子们,“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那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一首节奏轻快的《再见》掩盖了离别的悲伤。
汇演结束后,孩子们拿着本子找老师们写寄语,争相与老师们合照。平日里羞于在镜头前露脸的孩子们,最后一天都在相机前绽放了最明媚的笑容。
“老师,以后我拿着你给我写的话去郑州大学找你,你可别忘了我呀!”“老师,你们明年还来吗?”孩子们的话让志愿者们红了眼眶,“来,明年我还来!”
因为融入,所以不舍;今日一别,只为来日更好的相逢。如果说奋斗是给青春最好的礼物,那么奉献就是注解青春最好的方式。一名志愿者在支教感悟中写到:“一个人力量是有限的,而爱的力量是无限的。支教无法直接带着孩子们走出山村,但却可以为他们打开通向广阔世界的大门。希望我们九年的努力,可以不断给予鸦岭的孩子走出去的力量!”
九年奉献,薪火相传,传递梦想与力量,播撒大爱与希望。
编辑:孙玮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