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会晤落下帷幕 2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圆满完成任务

 时间:2017-09-06 23:11:41来源:厦门网

志愿者们在厦门会晤新闻中心拍照留念。记者 陈理杰 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雷妤 叶子申 吴白玫)“Welcome to Xiamen!”说完这句话,志愿者流下了眼泪。这句咀嚼多日的话语,在最后一刻说出,不是开始,而是结束。

厦门会晤在昨日落下帷幕,服务厦门会晤2000多名志愿者,也终于圆满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合影留念、盖上纪念戳印、互留联系方式、击掌、挥手告别……最后时刻,他们不仅是志愿者,还是放飞自我的大学生,历经选拔、培训、上岗等数月的暑假生活,这个夏天,必然令人难忘和怀念。

最后一句喊出:“Welcome to Xiamen!”

别了,志愿者们;别了,厦门会晤。

服务结束还觉得意犹未尽

虽然昨日中午就完成了志愿任务,但吴白玫还是不愿意离开。

“我留下来,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吴白玫是复旦大学翻译专业大四学生,她告诉记者,她明天就要赶回学校。

这几天在新闻中心里,吴白玫被派到咨询台。这里是新闻中心志愿服务的中心,4天来,无论是问路、借东西、失物招领都可在这里得到帮助。前天,吴白玫就帮助了一位巴西记者找到了三脚架,临走前,这位女记者还给了她一个“飞吻”。

在培训和志愿服务中,吴白玫认识了不少志愿者,也学习到了不少知识。“之前以为每天站6小时会很漫长,真正来到这里,发现时间过得很快,还有点意犹未尽。”

张嘉彧

很舍不得一起工作的伙伴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大三学生张嘉彧在新闻中心茶歇区服务,她的工作主要是帮中外媒体记者介绍茶文化,提供咖啡、茶水等。

张嘉彧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志愿服务工作。一开始有点紧张,端茶手都会抖,但后来接触多了,她也越来越放松,与记者的交流也很顺畅。

志愿服务期间,张嘉彧第一次见到如此庞大的媒体团,“很多都是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明星主播,像白岩松、鲁健等,在生活中见到他们,觉得特别神奇”。

另外,很多外国记者精通中文,也令她十分惊讶。“一些欧洲、非洲的记者中文讲得比我还溜!我还开玩笑地跟他们讨教学好中文的秘诀。”张嘉彧说。

昨天,在新闻中心的志愿服务结束后,张嘉彧有点伤感。“虽然大家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几天下来,一起奋斗,培养出来了很深的感情,很舍不得。”

陈建宇

媒体朋友给他送来感谢信

“觉得时间过得很快,4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陈建宇在媒体餐饮区服务,他告诉记者,他身旁的一名志愿者站着站着就哭了,“这是她服务的最后一个小时,感觉很不舍”。

这几天来,陈建宇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位记者在就餐时不小心落下了一条铂金项链,陈建宇捡到后,把它交给了主管,也没放在心上。没想到,找到项链的记者亲自找到他,向他表示感谢。

“这些天见到了许多外国人,看着他们喜欢吃中国菜,我也很高兴。”陈建宇说,志愿服务的过程很快乐,也收获了不少友情。

昨日临近闭馆,新闻中心内到处都是留影的人,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黄鹤专程找志愿者合了个影,她说:“这些天得到这些志愿者的指引,觉得很温暖,也觉得他们非常辛苦。”

陈睿

这个暑假在志愿服务中度过

厦门会晤志愿者陈睿来自贵州,是厦门大学广告学的一名大二学生。有机会为厦门会晤服务,她深感幸运,“这是我参加过的最盛大的一场志愿服务活动”。

参加本次志愿服务活动,就意味着今年暑假几乎没得休息。“6月底至8月底,我们先后接受多次专业培训。”陈睿说,暑期没法回家,想家时,她就打打电话,或通过微信和家人视频联系。

8月29日,是陈睿正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首日,她和师姐、志愿者徐心岚搭档,协助媒体记者开展采访活动。当天,她俩一同将100多条人物信息录入表格中。“我们俩反复校对三四遍,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学校。”

随着志愿工作的持续深入,她们操作得越来越熟练,且每天要联系记者确认采访选题、进行信息录入。“这星期以来,我们打了至少150个电话,发出上百封邮件,审核上百份表格。”陈睿说。

陈睿表示,她们跟境外媒体记者的沟通主要采用邮件和短信的形式,基本上没有障碍。“以前没有接触记者时,感觉记者大都是严肃的,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后,感觉记者们都很亲切,沟通起来也很顺畅。”

陈睿和徐心岚做的都是幕后的志愿工作,当她们看到出现在直播画面中的志愿者们,心里还是会有些羡慕。“无论在哪里,我们都会做好志愿服务,为厦门会晤献力。”陈睿说。

(记者 陈小斌)

何心怡

一起为国家做大事很自豪

何心怡是一名双语志愿者,今年刚从厦门大学本科毕业。为了参加厦门会晤志愿服务活动,她放弃了毕业旅行,但她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是她人生历程中一段非凡的经历。

8月底,何心怡被安排在注册中心身份确认区协助开展工作。每当有代表团的注册官到场时,就要到身份确认区核实身份,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注册、发证等环节。“此前各项前期工作都做得很到位,这些注册官也都很有经验,所以我们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何心怡说。

一位来自巴西的注册官给何心怡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这位注册官在和何心怡聊天时,得知她的母校是厦门大学时,就惊讶地说:“Xiamen University,it's very beautiful,you should be proud of it!”(厦门大学非常漂亮,你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听到他这么夸母校,我的心里非常自豪。”何心怡笑着说。

“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是很棒的体验,和大家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很快乐,一起早起一起加班,一点一滴都想要珍藏。一群人一起做好一件事情的感觉真的很棒,一起为国家做一件大事的感觉真的很自豪!”何心怡说。

目前,何心怡已被保送厦门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她将继续在厦门大学进行深造。

编辑:孙叶盛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