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雪婷 通讯员 钟静
在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辖区各个社会组织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由“微益坊”这条线串联起,在南湖熠熠生辉,对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应运而生
“作为典型的‘老、旧、散’小区,南湖社区存在着城市建设陈旧、商贸门面混乱、居民房屋老旧、道路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以社区为主体开展了大量服务工作,但依然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民生需求,群众参与度、满意度不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区利益关系的日益复杂,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势在必行。
结合居民真实的、当下的需要,和社区社会组织接地气、在地化、近民生的特点,2015年,南湖社区积极争取街道资金,经街道、社区、社会单位多方筹措,着力创新基层治理的实践形式——400平方米的“微益坊”应运而生。通过完善的功能布局,使之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活动、展示基地,无偿提供活动场地、办公设备、业务培训等。截至2016年底,入驻基地的社会组织达41个,服务内容涵盖公益、慈善、家政、文体、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南湖社区,居民的正当需要几乎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可满足需要的服务组织。对于老旧社区存在的公共资金匮乏问题,“微益坊”着力助推资源整合,以申请公益基金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引导居民、驻社区单位等出资,整合社区公共收入,筹措爱心捐款等,增加社区“造血”功能,解决社区公共事务,提升居民的参与度,提高社区融入程度,增进居民之间的互助、共助。
树立品牌特色
色彩璀璨的花瓶、造型可爱的葫芦画、方便实用的环保袋……在南湖社区中,有手艺的大有人在。昔日,这些手工艺品只是居民自娱自乐,而随着“微益坊”的成立,南湖社区组织志愿者制作靠垫、装饰品等在淘宝上开办“南湖微益坊”网店出售,并不定期开展线下工艺品义卖,所得善款将注入社区公共基金。公共基金的善款不仅可以为社区里的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还用于支持保障社区志愿活动常态化。
像“南湖微益坊”这样由居民带头成立,经由社区孵化、百姓参与形成的社会组织,南湖社区有不少。《南湖人家报》免费向社区居民发放20万份,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南湖人家;《方寸俱乐部》发动居民的集邮活动,多次在《中国集邮报》报道,提高《方寸俱乐部》的社会影响力;“老年大学”时装班学员荣获新丝路模特大赛冠军,提升老年居民的价值感。
此外,“微益坊”重视激发居民、驻社区单位的志愿精神,呼唤“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社区变成美好的人间”,以“南湖人家 家家志愿”,链接各类社会志愿服务资源,每月定期举办社区公益集市,为居民开展义务理发、义诊、咨询等志愿者活动,仅2016年至今开展活动17场,受益居民达到3万人。整个社区营造出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从而也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参与和谐社区建设。
线上线下联动发力
创新驱动是南湖社区“微益坊”的一大特色。2016年,南湖社区“微益坊”携手社区新媒体—“MR.懂”,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组织”,线上线下联动发力,开启了社区建设发展新篇章。
南湖“微益坊”的社会组织加入“MR.懂”平台,建立起了与居民沟通的桥梁,让居民知晓社会组织,扩大了社会组织的宣传。与此同时,“MR.懂”联合3个社区9个社会组织,举办了“中国风 百家欢”走进南湖社区义演活动,整台节目从策划到表演均由社会组织独立执行,当天到场居民千人以上;社区书法爱好者谢贤斌先生通过“MR.懂”刊登《25元,招收书法徒儿》的报道,一周内有21名学生报名,而谢先生也将本次所收学费4000元全部注入到社区公益基金,支持“微益坊”发展……“MR.懂”作为网络社会组织的孵化平台,已经孵化出20多个社区社会组织。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居民需求,通过线下创设形式多样、分类提供的社区服务活动,分别满足社区儿童、妇女、老人的需求,打破了过去单一无趣的活动形式。一年来,社会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30余次,服务居民3万余人,深受居民欢迎,满足了各类居民多元需求。
编辑:郭建家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