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禅城“社区+社会组织”联手推动社工服务创新

 时间:2017-08-18 22:43:07来源:南方日报

“大家好,我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首先我来介绍一下社区的基本情况和居民需求,接下来,将由我们的项目合作方社联社工来介绍他们具体的服务模式。”在8月14日举行的第二届“和乐村居”社区服务大赛终审会上,一登上发言席,张槎街道纯阳社区居委会的莎莎这样做开场白。与她并排站在发言席上的,是禅城区社联社工服务中心的负责人。

禅城区首次采取由社区居民“点菜”,然后村居委会和社工机构联手,进行社区服务项目策划的方式。围绕居民日常需要化解和解决的问题与困难,14个“社区+社会组织”组成共同体,推出了14个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在终审会上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答辩。经过答辩评审后,最终脱颖而出的项目,最高可获得20万元扶持资金,并从9月开始实施为期一年的社区服务。

从社区需求出发精准设计服务方案

“纯阳社区总面积3平方公里,初步统计覆盖的小区和单位35个以上,属于典型的分散型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6923人,其中非户籍人员12251人,占社区常住人口的72%。我们这次联合社联社工推出的‘纯阳义家亲社区营造服务’项目,就是为了解决非户籍人口的融入问题。”事实上,正在台上作社区基本情况介绍的莎莎,在今年的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中,成为纯阳社区的首位非户籍委员。

这位来自北的女孩子,对于社区非户籍常住居民的社会交往状况和需求情况感同身受。用她的话说,社区的非户籍常住居民中,普遍对于办理居住证的用途、65岁以上“新佛山人”就可以享受免费体检、如何办理老人卡等公共服务的认知度还并不高,与社区中的本地居民的融入还有很大空间。

“社区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本身也有便民服务队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义剪、义诊等服务,但居委会毕竟只有15名工作人员,负责基层多条线上的各种事务。初步计算,即使是一个月服务一两个辖区单位,一年下来的覆盖面还是不够的。”在第二届“和乐村居”社区服务大赛上,纯阳居委会结合社区居民的需求,与禅城区社联社工联手,设计出“纯阳义家亲社区营造服务”项目。

“我是从律师转型做社工的。”佛山市禅城区三禾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军,站在项目评审会的演讲席上自信满满。她是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资深律师,既是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特聘咨询师,又是佛山市妇联的特邀咨询师。在这个场合,她以社工机构负责人的身份,在8分钟时间内,推介社区服务项目“怡情怡景 我爱我家 建立幸福自治社区”,并接受评委们严苛的考辩。

“石湾街道怡景社区有60%以上的居民都是居住了三年以上的常住人口,针对社区目前存在的棘手问题,我们将与居委会一起推广‘楼长制’落地,开展社区调解和社区协商,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治能力。”多年的律师工作经验让刘军意识到,面对复杂的社区矛盾,要实现选择和培训楼长、开展社区自治等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我自己居住的社区在内,很多社区都面临同样的棘手问题,如果这次尝试能够落地,项目将有一定的推广示范意义。”

社区携手社会组织力求1+1>2

“你以为活动到了最后一关?那就错了,还有三个月落地后的日常观察和项目调整,为打造禅城区社区服务的示范性项目,大赛才刚刚开始……”终审会结束后,大赛评委、禅城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负责人费明晶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动态。其背后,和乐村居大赛的活动周期,将贯穿整个2017年禅城区首届公益社会服务节。

记者了解到,“和乐村居”社区服务大赛,是禅城区政府通过公益创投项目的方式,鼓励社会组织联合社区社会服务单位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社会服务。禅城选择首次采用“社区+社会组织”的形式,激活社区居委会的活力和积极性,与社工组织一起来策划项目、解决居民日常面对的困难和需求。

“在社会服务中,最难以把握、也最影响服务成效的,就是社区需求是否足够清晰、面向是否精准。村居委会承担着大量社区服务任务,有着丰富的服务实践经验和资源,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其职业化和专业性优势也逐步显现。两者有机联动,发挥各自优势,将共同把社区服务做得更专业、更精细。”禅城区民政局副局长钟群表示。

今年6月,大赛举行了村居委会与社工机构的供需见面会,经过双方的供需对接、项目申报环节,评委会共收到由社会组织联合村居委会提交的23份项目申报书。根据大赛流程,承办方组织了专家评审团对递交的项目书,分别从服务公益性、可操作性、创新性、资源链接力、推广性等方面对其进行核定,经过重重筛选和进一步的尽职调查,共有14个项目进入项目终审会。

在大赛终审会上,由社会服务资深专家、禅城区民政局代表及各镇街社工局代表组成的评审专家组,从项目设计、项目预算、项目团队实力等方面,对各项目进行了量化评分,并就项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突破点提出现场反馈,确保入选项目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

非户籍常住居民融入成多个项目焦点

此次终审会按照项目领域的不同,分为儿童领域项目、社区服务领域项目、妇女领域项目、长者领域项目进行现场答辩。事实上,14个项目提供了一个观察禅城社区居民集中需求的维度,同时,胜出项目的实施,将为禅城服务居民社区需求提供可复制的经验。纵观这14个项目,非户籍常住人口融入到社区中参与社会治理,成为项目焦点。

在大赛评委、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李永伟看来,很多项目都涉及了“新佛山人如何融入社区”这个话题,社区和社工组织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帮助非户籍常住居民来适应和融入社区。“社区和社会组织有很好的敏感度,大家都看到了非户籍常住居民的这个集中需求。”

张槎街道东便社区,是禅城区首批社区协商工作试点社区之一。该社区居委会联合佛山市仁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尝试开展“聚创东便”东便社区非户籍居民融入计划。据悉,东便社区的非户籍常住居民有3000多人,上述融入计划就是要引导非户籍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中。

佛山市仁德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周伟南表示,东便社区目前拥有社区党员志愿者、社区居民议事会、育儿成长俱乐部、辣妈舞蹈队等众多资源,社区活动有很好的基础。在融入计划中,社工将在前期引导社区开展电脑课、国粤语双语培训班、小区志愿活动等常规服务,从中挑选和培育社区骨干,打造互助文化,最终通过旧居民带动新居民的方式,引导社区服务从社工主导,走向居民自主开展服务。

同样致力于帮助非户籍人口融入的,还有“纯阳义家亲社区营造服务”等项目。纯阳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非户籍常住人口比例之高,决定了社区联合社工机构探索非户籍常住居民的融入问题,其实是迫在眉睫。”

“我们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培育5名骨干义工,实现‘社工拉着社区走’到‘社区社工手拉手一起走’再到‘社区自己走’的路线转换。”禅城区社联社工负责人表示,虽然纯阳社区已有100多位在册志愿者,但如何系统化地利用这批资源,是社区服务的重要课题。他们计划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志愿服务为导向,组建一支由社区工作人员、社工、律师、医务人员、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流动便民志愿服务团队,结合线上线下的服务形式,实现服务需求和服务对接。

■焦点

一场大赛透露出禅城街坊需要哪些服务?

除了非户籍居民融入,禅城街坊还有哪些集中需求?在大赛评委、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李永伟看来,从大赛的项目设计来看,非户籍居民与社区和本土文化的融合、新佛山人中的“候鸟老人”和“独老”问题、落地帮助外来工儿童等都是禅城居民群众亟需解决的日常问题。在禅城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负责人费明晶看来,针对禅城城市发展所在的阶段,不同的项目和工作手法背后,这些服务其实聚焦在几类人群身上:妇女儿童和老人群体。

城市变化太快帮街坊留住老街区记忆

“这个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其实长者口中有很多社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希望在这个项目中,由老街坊口述汾江河历史,一方面帮助老年人重构本土生命记忆,唤起他们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帮助青少年及其家庭共同建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祖庙街道文南社区居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社区地处禅城区老城的核心位置,汾江河边的生活是老街坊们的共同记忆。

海天酱油厂、佛山食品厂、佛山酒厂、佛山溶剂厂、第一针织厂……这些佛山人耳熟能详的工厂,都曾经坐落在文南社区。在经历城市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一些工厂褪去了往日繁华的气息,曾经在这些工厂工作的工人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在汾江河畔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发展。

“悠悠汾江河,代代陪着我”项目,由佛山市学思口述史研习所和祖庙街道文南社区居委会联合推出。李永伟认为,“这个项目很有创意。”项目借“汾江母亲河”这一社区居民的共同关注点,通过激活汾江历史文化基因,唤起社区街坊的集体记忆,从而实现推进社区长者与青少年的互动交流。

在今年6月26日的第二届社区服务供需见面会上,文南社区居委会与佛山市学思口述史研习所“一见钟情”。“我们社区有很多老人对汾江河都很有感情,他们有很多汾江河的历史故事。而学思口述史研习所恰恰在历史搜集、记录、分享上很专业,我们自然而然一拍即合,希望为社区街坊留住大家的共同记忆!”文南居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整合社区人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在本次的大赛中,红棉社区联合南海区启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推出“幸福Fun享受——祖庙街道传爱助业社灵魂就业和成长计划”。“我们希望让更多就业困难的妇女能加入再就业的浪潮中,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祖庙街道红棉社区位于丝绸大街一带。该片区由于有大量保障性住房安置点,成为了旧城改造的“新移民”区,且单亲家庭、低收入家庭等特殊家庭比较集中。很多妇女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兼顾工作,在就业中遇到很多困难。早在2015年10月份,由街道妇联、人社以及组织部门共同牵头,红棉社区创立了“传爱助业社”,合力帮助该片区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的灵活就业、积极创业。

在“幸福Fun享受——祖庙街道传爱助业社灵魂就业和成长计划”中,社区居委和社工机构计划将社区家庭困难儿童、失业和灵活就业妇女、临退休妇女相结合,由她们提供儿童托管技能、手工教学技能、隔代教育技巧等培训,链接专业教育培训机构资源,利用传爱助业社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培育社区妈妈手工技能讲师团等,解决社区困难家庭子女无人接送和托管,以及家庭困难和临退休妇女就业增收又同时照顾家庭的需要,探索妇女儿童相向成长服务和社区隔代教育模式。

关注儿童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针对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社区服务,一直是社区和社工机构的关注重点。此次针对儿童领域的大赛项目中,祖庙街道莺岗社区与佛山市爱助会携手打造“孝义相续,美德相传”莺岗社区孝义教育年项目。该项目计划通过“孝义学堂”走进校园、社区,在资深国学老师的带领下,引导社区家庭通过孝义教育、亲子课程等促进家庭和谐。

莺岗社区项目负责人在台上参加答辩环节时,回忆起带社区孩子参加敬老慰问的一幕,有社区的孩子感慨:“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么破旧的房子,也没有在这样的房子生活过。”项目希望在带着孩子一起参与慰问活动时,能够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社区老人的困境,也让他们意识到,孝义的重要性,也希望能把这种美德代代相传。他们计划,通过资深义工带动社区学生及其家庭成员,或辖区外来工子女家庭,参与到社区中的敬老慰问、扶贫解困、关爱助残等义务活动,为年轻一代学会关爱他人提供活动平台。

【记者】阎锋

【实习生】焦宛清

编辑:郭建家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