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沈阳5794名社区工作者参加“全科社工”资格考试。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文件中与社区工作相关的内容均列入考题。满分100分,90分合格,不合格的社区工作者将停发绩效,不再续聘。
明年,沈阳将重点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包括养老、文化娱乐、助老助残、社区安全等多个方面。政府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展社会组织服务于社区基层市民。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沈阳共有5000多家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属于备案型的社会组织,不需要法人代表,活动范围也仅限于社区居委会内,人数不像一般的社会组织需要50人,社区社会组织只要20人左右就可以。
社区社会组织的范围较广,包括公益慈善、养老服务、文化娱乐、助老助残、广场舞、秧歌队、社区安全等多个方面。
明年起,沈阳将重点培育社会组织,其中大部分为社区社会组织,同时还将研究政府扶持政策,给予一部分活跃的社区社会组织资金支持,让它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像和平区的九大妈自愿服务队等都是比较知名的社区社会组织,这样的社会组织比较接地气,能够更加切实地为居民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相关负责人说,“将来我们可以给予部分社区社会组织资金支持,逐渐登记,建立法人,发展壮大,活动区域也不限于社区内,可以在全市组织活动。”
全科社工:一人多岗多能
所谓“全科社工”,就是全科社区工作者的简称,指的是全面掌握各项社区工作职业技能的社区工作者,具有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优势,一人即可为有不同需求的市民办理各种业务。
2017年,沈阳全面推行“一口式受理,全科式服务、开放式办公”工作模式,加强对社区工作者全科社工的培训考核。市民政局委托沈阳大学社区学院对社区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与业务知识进行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并组织笔试。
“我们白天都要在社区工作,只能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看书,大概准备了3个月。”大东区某社区工作者付女士说。“我们希望通过培训、工作考核、业务测试与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在‘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中的作用。”沈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共同缔造、营商环境入考题
目前,沈阳全市共有11055名社区工作者,去年共有4000多人通过考试成为“全科社工”,今年第一批考试共有5794人报名。全市凡列入社区工作者实名制管理,享受政府补贴,尚未取得全科社工资格的社区工作者均列入此次考聘范围。
全科社工培训和笔试内容由时事政治和专业知识两部分组成。时事政治主要包括“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文件中与社区工作相关的内容;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社区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社区工作实务等。
“题目还不太难,很多都是我们在培训的时候书本上讲过的,像低保政策办理条件、计划生育审批期限等我们日常接触的社区工作实务占主要部分,还有关于共同缔造、营商环境的内容。”皇姑区某社区工作者赵女士说。
成绩不够90分不续聘
今年起,沈阳市要求所有社区工作者都要参加“全科社工”考试,并且要求笔试分数必须在90分以上才算合格。“因为我们考试的内容都是社区工作者日常接触的内容,如果最基本的还不能做到九成以上熟悉,那就说不过去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社区工作需要了解每家每户的家庭状况,哪些家里有老年人、退休人员、失业人员、残疾人,分别是多少,住在哪楼哪户。“这些特殊人群的相关政策问题都需要社区工作者熟记于心,不能说居民询问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还要查文件才能回答上来,所以90分的合格标准并不算高。”
对于达不到合格标准的社区工作者,第二年将不再发放绩效工资,同时换届年将不再续聘。“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社区工作者熟悉业务,提高办事水平。”该负责人称。
推行社区全年无休制度
今年,沈阳全科社工考试还将于9月底和11月底进行两次。今年年底前,沈阳全体社区工作者必须全部达到全科社工标准,具备全科社工资质。
“今年一共有三次机会提供给社区工作者,如果这次考试没能合格,还有9月和11月两次机会。”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年底前,沈阳社区工作者全部达到全科社工标准。”
同时,“全科社工”的选聘实行1-2年考核评定一次的动态管理办法,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社工还将进行动态调整。“今后,社区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少数社工在社区办公,负责政府下放的各项职能办理,多数社工都将分区域入户调查,听取居民意见,共同建设社区。”
今后,沈阳还将陆续开展社区工作全年无休制度,周末甚至节假日,市民也可以办理各种事项,不用特意请假在工作日办理。(李那)
编辑:郭建家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