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陈卓斌 海南日报记者程范淦特约记者陈超
“阿顺爹,我们来了!”7月11日下午,一声亲昵的呼唤在澄迈县中医院的一个小病房里响起。躺在病床上的黄成顺老人随即感觉双手被握住,脸上同时露出会心的笑容。随后,几位年轻人开始在病房里忙活着洗桃子、剥香蕉、陪他聊天。
虽然眼睛看不见,但“阿顺爹”清楚地知道,这声亲切的呼喊声来自澄迈县第二中学“雷锋班”的志愿者们。自1996年起,该校每届高一(1)班学生都会接过学长学姐的爱心接力棒,定期看望照顾孤寡老人,21年来,这项传统从未中断,参与其中的学生已逾千名。
“阿顺爹”居住在澄迈县金江镇黄家村,现在吃着水果和这些孩子们聊天,已经成了年逾古稀的他每周“最开心的事”。
黄成顺说,“雷锋班”的学生每周都会来看望他,“看到我的菜篮子破了、酱油瓶空了,孩子们都会在心里记挂着,下次来的时候,有的提新篮子、有的拿新酱油,可是贴心哩!”
“你们的班长李超呢?她来了没有?”黄成顺问,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笑着摆手道:“没事,忙点好!”他还记得,李超一开始并不擅长说海南方言,但为了更好地了解他的需求,她主动和同学学习海南话,现在已经能够流利地与黄成顺交谈。
和李超同属本届“雷锋班”的学生王文南对黄成顺的瓦房印象深刻,“里面只容得下一间小床和几件简陋的家具,床上的枕头用了多年,已经硬得让老人难以入眠。”现在,她正寻求打一份“暑期工”,挣些钱给黄成顺买个新枕头,“我自己受到过爱心助学,更希望将别人给予我的爱心,通过志愿活动不断传递下去。”王文南说。
澄迈二中团委书记王汉华告诉记者,“雷锋班”的成立,源于1996年3月的一次“学雷锋”活动。当时的高一(1)班班长林海云在和同学们商量后,决定集体赶赴金江镇大潭村,照顾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王兴福,给他拣柴煮饭、洗衣剃头、聊天解闷,还亲切地称呼他为“阿福爹”。
“做志愿服务,一天、两天,一月、两月都不行,要做就必须长久地坚持下去。”挂记着“阿福爹”,临近毕业的林海云和同学们着急了,便找到校方,希望能让“雷锋班”传承下去。得到校方认可后,澄迈二中每届高一(1)班学生都会接力照顾“阿福爹”,2014年王兴福过世后,他们又将这份爱心在五保户老人“阿顺爹”身上延续。
“雷锋班”只是澄迈志愿精神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澄迈志愿服务逐渐遍及全县11个乡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更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据共青团澄迈县委统计,截至2017年5月底,依托“志愿海南”网站,全县已注册志愿者团体265个,注册志愿者超2.5万人。
澄迈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澄迈将继续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以“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作为志愿服务理念,围绕活动项目化、服务常态化、服务阵地化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精心策划开展具有亲民性、互动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金江7月13日电)
编辑:郭建家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