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爱心智慧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创始人潘小洁,近日十分激动。在刚刚公布的宝安区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首批扶持项目中,她的项目从上百项中脱颖而出,将获得专项扶持资金。这不但意味着康复中心的孩子们将获得更完善的软、硬件条件,更让她感受到政府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肯定与扶持。
近日,宝安区公布了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前两批入围项目,第一批入围项目73个,资助金额773万元,第二批入围项目21个,资助金额227万元。今年,宝安区继续设立1000万元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扶持与补助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涵盖社会文化传承、外来工及子女关爱、特殊人群关爱等多个范围,申请主体不但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包括在区内开展社会工作的社会组织。
关注“微治理”
推动社会共治善治
近年来,宝安区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着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然而,区内社会组织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要求尚有差距。如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形成政府和社会共治善治的局面?宝安区就此展开积极探索。
今年,宝安区社工委将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服务,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作为重点工作。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第一批确定扶持补助的73个项目中,社会组织类项目占22个,第二批确定扶持补助的21个项目中,社会组织项目占13个。服务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矫正安帮、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类等多个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专项资金对区内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扶持尤为注重。例如,公园文化活动协会申报的“合唱、太极、舞蹈”项目,红马甲社工服务中心申报的“伴你成长一对一帮教服务”项目,市青年创业促进会申报的“WRAP宝安区创业青年身心健康行动计划”等项目,此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作用,在社会治理、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推动作用。
今年宝安区大力扶持“心理疏导”项目,补齐社会管理中的心理干预短板。例如,沙溪小学“三生”教育项目通过加深学生对生活、生命、生存的体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意识,宝安区禁毒协会在民办中小学校开展禁毒心理教育讲座,这些项目都是为了凝聚多种力量整合建立“防护网”。正大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妈仔乐园”,区禁毒协会的“共享无毒青春——宝安区民办学校禁毒教育提升工程”等,这些项目则更突出关爱重点人群,对症疏导形成基层稳定的“保护伞”。
鼓励“微改革”
激发基层主体积极性
“宝安区存在外来务工人员多的特点,一些孩子的家长来深务工,对自闭症缺乏认识,也缺少时间陪伴孩子。”潘小洁说。2004年,她的儿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初次了解这一症状的她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那时,宝安区缺乏自闭症康复机构,她在罗湖一家康复机构结识了许多遭遇相似的家长。2009年,她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家长一起自费创办了宝安区爱心智慧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从2位老师、3个学生,到今天的50多名老师、200多位学生,从小到大、四处搬迁,潘小洁走过了艰难的8年。至今,康复中心已帮助近千名学生恢复健康,其中大部分均为外来工子女。然而,经费困难一直困扰着该组织。康复中心买不起钢琴等教具,所用的大部分桌椅都来自各方捐赠,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还面临退学的境况。幸运的是,在刚刚公布的宝安区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首批扶持项目中,爱心智慧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被评为值得广泛推广、培育提升的14个优秀项目之一,将获重点扶持。
“宝安区存在外来人口特别是外来劳务工较多的特点,社会服务的对象和其他区域有所不同。鼓励并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有助于补充政府机构的盲点,激发基层活力,发挥各个主体的积极性,破解社会治理‘小马拉大车’的难题。”宝安区社工委工作人员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项目中包括多个关于外来劳务工及其子女的关爱项目。共乐社区工作站的“来深建设者社区融合项目”、兴围社区的“外来劳务工社区融入计划”、石岩街道关工委的“关爱青工子女行动”,以及慈爱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心怀慈善,与爱同行——自闭症儿童家长培训支援”等项目,充分考虑社区外来劳务工居多,家园意识淡薄的特点,用文艺晚会、社区论坛或走访慰问等形式,加强与特殊群体的交流沟通,帮助其融入社群,健康成长。
受人口总量大、结构倒挂、流动性强及原特区内外二元结构等影响,宝安区社会建设任务非常繁重。同时,宝安区社会领域的改革大多是微改革、微创新的小项目,然而,影响面广,直接关注民生。在改革的初期或试点阶段,许多这样的改革项目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以便克服改革初期的“瓶颈”,当初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正是为了这样的目的而设立。
扶持“微品牌”
构建社会建设大格局
“清官难断家务事”。宝安区法院家事审判庭副庭长张力英介绍,宝安区家事纠纷近年来持续增长,疑难问题增多、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家事案件类型日趋多样,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80、90后已成为离婚案件的主体。家事纠纷涉及的财产也衍生至股票、股权及其他无形资产。
“几年前审判的一个项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力英说,“一个少女被父亲性侵,父亲被判刑后,法院却没有配套机构对女孩进行后续的心理辅导。”她认为,法院家事审判,不光只有单纯的判决功能,更应该向调整、修复、救治等复合功能转变。家事审判,既是司法裁判工作,又是一项社会性工作。这就需要法院与专业社会机构联动,构建起以司法为主导的多方参与的家事纠纷综合协调解决“大格局”。
在此背景下,宝安区法院从2012年4月开始探索“家事审判改革”创新项目。主要针对宝安区家事纠纷处理“多、大、新、难”等特点,打破原有单一的纠纷化解手段,逐步形成一套钝化家庭矛盾、维护家庭和谐、培育良好家风的预防化解工作机制。
宝安区社工委认为,区法院家事审判改革项目,是创新管理的“宝安品牌”,对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完善,将此项目列为社会创新专项资金扶持类优秀项目。
在近期公布的专项资金入围项目中,类似的社会建设“微品牌”十分常见。兴东社区的“居民e事会”,后亭社区“正向社区计划”,通过开展分享积极体验活动,促使社区居民感受生活中的愉悦,有效提升幸福感,多措并举,全面撑起基层治理的“排气孔”。
传统文化传承,是入围名单中的一大亮点。上合社区的“暖心上合传递孝德”、怀德社区的“醒狮队训练基地建设”、步涌社区的“百家孝谈”和官田社区的“麒麟队非物质文化推广”项目,意在保护传统文化,避免文化遗产的消逝,重塑社会精神文明。
另一部分入围项目,侧重于塑造诚信、健康的社会氛围。如福海街道大洋社区“诚信社区深耕”、燕罗街道办的“诚信健康产业园”等项目,以街道、社区为单位提前探索诚信工作,在实践中对此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皮韦 张毅)
编辑:郭建家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