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马刚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创新推出“积分+”乡村治理模式,将“小积分”转化为激发群众自治活力的“大能量”,推动文明乡风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积分+环境整治”小习惯撬动大文明
马刚街道以村屯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将积分制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通过正向激励培育文明新风。后腰堡村对村民房前屋后、道路边沟的卫生情况进行拍照评分,以“表现换积分、积分兑物品”的方式,让环境维护从“被动推进”变为“主动行动”;湾道村创新推出“包卫生、包秩序、包文明”量化考评机制,将“门前三包”责任细化成积分或减分项,引导村民自觉维护村容村貌;中寺村建立了“一户一档”积分台账,专人记录、动态管理,确保积分累计公开透明,以制度保障激发村民长效参与热情。如今,街道各村的巷道整洁、庭院美化已成为常态。
“积分+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新风
针对生活中的陈规陋习,柳条河村以积分制为突破口,设立“特殊贡献加分项”,对主动简办红白事、抵制铺张浪费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同时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从事烧纸祭祀等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行为纳入扣分清单,以“奖惩并举”推动移风易俗。
这一举措不仅让村规民约“活”了起来,更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村民李大姐感慨道:“以前村民攀比随礼压力大,现在积分奖励实实在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更愿意比家风、比贡献了!”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移风易俗主题活动,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积分+志愿服务”暖心服务凝聚民心
铁营子村聚焦“村民多元互助与乡村文明建设”需求,创新推出“线上接单+积分激励”志愿服务模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助老帮扶、志愿清扫、文明宣传等积分任务,志愿者“接单”完成服务后线上打卡累计积分。村民凭获得的积分可在村爱心超市兑换如米面粮油、清洁用品等生活用品。此举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目前,铁营子村已形成“需求发布—接单服务—积分回馈”的爱心闭环,基层治理的“温度”持续提升。
村民们用积分兑换各类生活用品。
文明有“分值”,乡风有温度。从“软约束”到“硬指标”,马刚街道用“积分+”乡村治理模式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基层治理的活力之门。如今,马刚街道“积分榜”上的数字不仅记录着村民的善行义举,更见证着乡村治理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的华丽蜕变。
(来源:沈阳日报、文明沈阳 编辑:崔陶然)
编辑:卜元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