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18日,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温泉县5所学校的143名师生,跨越3000多公里抵达宜昌,开启为期6天5晚的精彩研学之旅。这也是今年首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重点支持的研学项目。
参观大国重器 感受三峡风光
4月13日中午,乘坐4个多小时飞机的新疆师生平安落地宜昌。一下飞机,大家就被宜昌半山半水的美景所吸引。
14日开始,新疆师生分批次走进屈原故里、车溪、三峡人家等研学基地,探寻悠久的历史文化,重读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沉浸式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
大家坐游轮、看大坝,近距离领略三峡的壮美风光,感受大国重器的磅礴魅力。
而专家讲座、航空航天实践、自制水筏等互动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也活跃了大家的思维,受到师生们的喜爱。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学生刘雨泽说:“精彩的研学活动、周到的食宿服务,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宜昌这座城市的热情与独特魅力,更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同上一堂课 增进两地学子友谊
17日14时,64名新疆初中生来到宜昌市第九中学,通过开展文化互动、课程体验等活动深化友谊。
见面之初,两地学生就凭号码牌“结对认亲”,九中学生向新疆伙伴赠送精心挑选的书籍、手绘文创等个性化小礼物。学校为新疆师生精心准备了宜昌美食凉虾,带来舌尖上的享受。
签约环节,宜昌市第九中学与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六中学签订友好学校协议,约定在课程共建、师生互访等领域深化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注入长效动力。
交流现场,九中学生秀了把才艺,京剧《霸王别姬》韵味十足,歌曲《牧羊人》悠扬动听,二胡《赛马》激情澎湃,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振奋人心。新疆学子则发挥能歌善舞的特长,跳起了《绽放》《铃鼓姑娘》《民族一家亲》等维吾尔族舞蹈。
课程体验环节,大家一起体验特色社团,画京剧脸谱,看非遗三闾刺绣,精妙的工艺令师生们赞叹不已。运动场上,趣味足球赛如火如荼,两地少年在奔跑协作中挥洒汗水。
夜幕降临,宜昌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以下简称宜昌青校)还精心安排了主题班会、“民族一家亲”联谊晚会、写家书等活动,增进两地学子友谊。
“新疆研学团的到来,为两地学生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有力推动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互鉴。学校将持续搭建平台,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青少年心中常开。”市九中校长甘娅妮说。
将常态互访 建特色研学基地
4月16日,以“新疆学生宜昌行 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的联谊晚会在宜昌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举行,143名新疆师生与正在市青校开展综合实践的两百多名宜昌市外国语初级中学学子开展联欢活动。
现场,宜昌青校和乌鲁木齐青少年实践教育中心签订《宜昌乌鲁木齐研学实践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学生未来交流互访事宜。
新疆乌鲁木齐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工会主席马红梅表示:“市青校和我们中心都是国家级青少年实践教育示范基(营)地,希望通过构建两地研学常态机制,进一步推动两地研学资源互补、政策互鉴、学生互动。”
据了解,“新疆学生宜昌行”是由宜昌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发起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重点支持的研学活动。近年来,宜昌青校持续组织开展宜昌与西藏加查、新疆温泉等地的常态化研学活动,累计10余批次近1000人,不断加强与民族地区的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我们还将组织宜昌学子赴新疆、西藏交流互访。通过加大民族团结主题研学线路开发,助力建设民族特色研学基地,将民族团结工作融入事业发展全过程,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宜昌青校校长陈华科表示。(三峡日报记者 张婷婷 任姝铮 通讯员 陈春雨 颜复文)
编辑:卜元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