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历乡村四季 用“真心”换“振兴”

 时间:2025-04-13 19:32:01来源:钦州日报

钟贵辉在竹荪种植基地为农户讲解竹荪种植的技术要点。王昭阳 摄

钟贵辉,中共党员,钦州市林业局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站助理工程师。2003年12月,他应召入伍,曾荣获优秀士兵、武警支队十大标兵。2008年从部队退役后在平凡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2023年4月,在组织号召下,钟贵辉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成为钦北区那蒙镇湴山村驻村第一书记。自驻村以来,他发挥自身本领,服务乡村振兴大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

晨露还未散去,那蒙镇湴山村的竹荪种植基地已是一派繁忙。“6亩地预计产出1500多公斤,品质远超预期!”村干部覃建捧着雪白的竹荪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丰收场景的背后,有着驻村第一书记钟贵辉等人的不懈努力

2023年,作为钦州市林业局派驻湴山村的第三任第一书记,钟贵辉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从机关干部到田间地头的“当家人”,他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要让群众的增收路越走越宽,必须找准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产业富民走出新路径

驻村伊始,钟贵辉用脚步丈量民情,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着村民们的诉求。

针对不同群体,他开出个性化“致富方”:为弱劳力群体开发护林员、保洁员等13个公益岗位,每人年增收超万元;带领有资源、有劳动能力但无发展门路的“两有户”发展特色种植,让450万株果苗走出大山,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竹荪种植是我们闯出的新路子。”钟贵辉算着经济账:每亩产值可达0.5万元,是传统作物的4倍。从土壤改良到技术指导,他请来林科所专家全程护航,如今首批种植户户均增收1万余元,曾经观望的村民纷纷选择加入。

“小零工市场”激活闲散劳力。面对农村留守妇女和老龄劳动力的就业困境,钟贵辉充分发挥“小零工市场”带动作用。通过精准对接14家企业用工需求,开发仿真花制作、电商运营等灵活岗位120余个。更贴心的是,他组织技能培训10余场,让60多名“宝妈”和“银发族”掌握一技之长。“以前觉得年纪大学不会,现在做仿真花每月能挣2000多元。”58岁的黄大姐展示着手中的塑料玫瑰,笑容如花绽放。这种“企业派单—集体接单—村民做单”模式,既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又让300余人次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把“闲资源”变成“活资产”。

基层治理焕发新气象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本特殊台账引人注目:红色封面的“重点问题本”、黄色封面的“反复问题本”、蓝色封面的“疑难杂症本”。这是钟贵辉创新推出的“三本工作法”,累计解决道路硬化、水利修缮等民生问题17件。

这些做法也赢得了村民和村干部的一致好评,村党总支书记韦湖光说:“第一书记到我们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调动了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参与到村务治理之中,树起了好形象。”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建立爱心积分超市,党员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已成常态。2023年以来,湴山村通过爱心积分超市累计兑换卷筒纸、沐浴露、洗衣服、水杯等日用品900余元,逐步形成“党政引导、群众主体、活动引领、常态推进”的良好局面。

站在竹荪种植基地,钟贵辉眺望着前方:“乡村振兴就像培育菌种,既要精准施策,更需久久为功。”接下来,他将继续当好“施工队长”,吃透施工图,聚集种植产业优势转化,逐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科学分配模式,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半篇文章,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实景图”。(王昭阳)

编辑:卜元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