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凛冽的寒风裹挟着地上的积雪,雪渣子肆无忌惮地打在脸颊上,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已然进入了最寒冷的时节。
这里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县城四周被广袤无垠的草原紧紧环抱。1月13日,白天此地气温低至零下17摄氏度,到了夜间,最低温度更是突破零下20摄氏度。
“煮上一顿火锅,在暖烘烘的房子里吃着晚饭,看着窗外草原的雪景,美得很啊!”下班回到家的吴强,一进家门便脱去外套,身上仅剩下一件汗衫,笑着说:“以往在家还得穿得厚厚的,如今白天能穿短袖,睡觉盖条薄被子就行。”此时,吴强家中的温度计,指针稳稳停留在22摄氏度的刻度上。
2019年和2022年,当地供暖公司相继淘汰了燃煤锅炉,10台4兆瓦和5兆瓦的蓄热式电锅炉“上岗”,肩负起为当地群众提供冬季供暖的任务。
“果洛州6个县中,有4个县实现了清洁取暖,供应用户达278户,供暖面积达180多万平方米,负荷容量约为1.546万千瓦。果洛地处高寒地区,冬季受冰雪天气影响,极易导致停电,过去供电和调度保障的压力极大。”国网果洛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电网调控班班长祁延林向记者介绍,1月12日,随着果洛第二回330千伏线路工程顺利投入运营,果洛电网实现了从330千伏单电源单回线路供电,向双电源双回线路供电的转变。“所谓‘双电源双回线路供电’,通俗来讲,以往线路一旦出现故障,我们就得漫山遍野地逐个排查,之后再进行维修,短则耗时一两个小时。而现在,一条线路若发生故障,另一条线路便能即刻接过输电任务,果洛地区的供电可靠性有了双重保障。”祁延林说。
“以前靠燃煤锅炉供暖时,家里的暖气是分时段供热的,前半夜热乎,后半夜就凉了,这是常有的事。”41岁的昂多自幼在玛沁县长大,对他而言,冬天经历了从“熬冬”“过冬”到如今“享受冬天”的三个阶段。“小时候住帐篷,冬天最难熬,只能靠烧牛粪取暖,身上的皮袄一整个冬天几乎都不脱。参加工作后住进了水泥板房,架炉子烧煤,冬天勉强能过得去。如今住进了楼房,燃煤锅炉换成了电锅炉,整个冬天从早到晚暖气都是热乎乎的,过冬越来越舒坦。”
果洛电网的售电量从2017年的2.4亿千瓦时,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8.7亿千瓦时,足以满足像供暖公司这类拥有21600千伏安变压器专变用户的用电需求。如今,330千伏双电源双回线路供电模式下,果洛电网的负荷接入能力提升了30万千瓦,使该地区供电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惠及果洛州22万余名牧区群众。
在电网线路监控室里,电脑终端显示器上,一个个闪烁的光点沿着线路图有序移动,这意味着清洁取暖的电路运行正常,电力供应充足。“可以肯定,电的那一头,温暖如夏。”祁延林语气坚定,这也揭示了一个事实:当下果洛的电力,不仅为草原上的照明、信息保障、生产服务等领域提供坚实支撑,还推动着现代化、智能化的高质量生产方式在果洛州广泛延伸与拓展。
在达日县上红科乡,1000多头牦牛分别住进了8个配备电暖气的“集体宿舍”,它们每日听着音乐,享受着一日三餐的配送服务。“每头牦牛都有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基地的数据库详细记录着牲畜每天的进食量、体重和活动量。”当地智慧牧业基地的经营者马爱兵介绍:“我之所以敢来这里投资发展智慧牧业,除了这里拥有绿色有机牧场和优质牛羊外,关键还在于交通便利,且电力供应十分完善。”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达日县智慧牧业基地凭借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和数字化管理模式,彻底摒弃了传统放养式的粗放型畜牧结构。如今,牦牛的疾病发病率逐年降低,牦牛幼崽的出生率和成活率逐年上升。优质的牦牛肉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培育出的优良种牛,也成为当地牧民心目中的抢手货。“要是没有稳定的电力供应保障,所有设备和数字化平台都无法发挥作用,智慧牧业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马爱兵说出了果洛州十多个千头牦牛养殖基地经营者的共同心声。
“达日智慧牧业基地一小时最高用电20度,一天、一个冬季下来,再加上全州十多个畜牧养殖基地、每个乡镇的合作社、肉制品加工储藏企业等的用电需求,电力供应压力着实不小。”祁延林表示,果洛第二条330千伏线路的投运,彻底结束了果洛州单回路供电的历史,电网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再加上全州39个大小输变电站的协同配合,冬季供暖用电与企业用电之间的紧张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用电负荷需求。
编辑:卜元 审编:陈莫楠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