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人们的印象中,三文鱼似乎总是与遥远的北欧海域紧密相连。然而,近年来在地球的“第三极”——青海,一场关于三文鱼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上演。青海三文鱼正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强劲的发展态势,逐渐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崭露头角。2024年12月,随着“青海三文鱼”品牌的正式发布,这个曾经鲜为人知的内陆渔业故事,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成为农业产业发展中一颗闪耀的新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市场的机遇、政府的支持以及企业的奋进,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产业图景。
高原冷凉水 孕育好产业
青海,是江河之源,雪山连绵,草原广袤,湖泊澄澈如镜。这片广袤无垠且生态独特的土地,拥有丰富的冷水资源,为三文鱼提供了绝佳的栖息之所,也让三文鱼养殖产业成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特色产业。好水养好鱼,青海三文鱼的品质也在业界崭露头角。其肉质鲜嫩、色泽鲜艳、口感爽滑,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让其与传统三文鱼产区的产品相比起来也毫不逊色,甚至独具特色。当下,青海的三文鱼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养殖区域分布于清澈冷冽的高原湖泊,众多现代化养殖基地星罗棋布。这些基地运用先进的养殖技术,从鱼苗的精心培育到成鱼的科学管理,构建起一套标准化的生产流程。
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位于黄河谷地川水地区,年平均气温为7.9℃,地下水水温在9-18℃之间,适宜发展冷水鱼养殖。
2019年,中川乡峡口村村民王永泉成立了民和黄河渔业有限公司,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大学帮助指导该公司开展了集装箱式虹鳟鱼养殖试验。经过半年的试养,虹鳟鱼平均规格达426.9克/尾,平均产量达912公斤/箱,平均养殖密度达36.5公斤/立方米,平均成活率达86.4%,养殖试验达到了预期目标,增强了中川乡发展冷水鱼养殖的信心。
为扩大基地养殖规模,提高冷水鱼养殖标准化水平,2022年、2023年,民和县通过政策引导、科学规划,修建了4个标准化陆基冷水鱼养殖棚,中川陆基冷水鱼养殖基地初步形成规模。目前,该基地共有冷水鱼养殖企业4家,养殖桶140个,有效养殖水体9000立方米,虹鳟鱼存量达12万尾。
“除去饲料、人工等成本,每尾虹鳟鱼(3公斤以上)净利润可达100元左右,基地年底可出栏近5000尾,实现纯利润近50万元,冷水鱼养殖将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好产业。”民和中川陆基冷水鱼养殖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24年,民和县借东西部协作的机遇,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达成了帮扶协议,正在建设180平方米的博士工作站,同时,开展育种技术培育,实现鱼苗自主孵化繁育,延伸产业链条,降低鱼苗引进成本,进一步提升当地冷水鱼养殖的效益和水平。
据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吴晓东介绍,目前青海省拥有网箱养殖企业和养殖合作社共计27家,近年来全省三文鱼产量达到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3%—39%,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基地。与此同时,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为主的陆基渔业模式推广势头迅猛,陆基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增加到30多家,有效养殖水体超过5万立方米以上。
据了解,青海省三文鱼养殖产业进入数字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为特征的现代智慧渔业发展新赛道,“大水面网箱养殖+陆基养殖”相结合的“陆水接力”三文鱼产业发展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引领全国“陆海接力”三文鱼养殖产业发展模式。现有养殖技术与国际同步,技术服务和苗种供应辐射到五个周边省区,也为全国的三文鱼养殖产业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成为全国重要的三文鱼养殖技术输出地。
本土冰鲜热 市场销售火
新年到来,欢乐祥和的氛围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点燃了人们对美食的热情。青海三文鱼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市场上的明星产品,销售成绩尤为可观。
2024年最后一天,记者走进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北川河畔的青海三文鱼品牌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而精致的冰鲜展示台,一块块色泽鲜艳、纹理清晰的三文鱼鱼片整齐地排列其上,仿佛是一件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鱼片橙白相间的色彩在冰的映衬下愈发诱人,新鲜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勾起人们的食欲。
工作人员身着整洁的制服,戴着口罩和手套,熟练地为顾客服务。店长刘洋手持锋利的刀具,根据顾客的需求精准地切割着三文鱼。刀法娴熟利落,每一片切下的鱼肉薄厚均匀,引得顾客赞叹。
在销售区的货架上,摆放着各种三文鱼制品,除了新鲜的鱼片,还有精心包装的三文鱼块、三文鱼寿司、烟熏三文鱼等,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和需求。店内的墙壁上挂着关于三文鱼的科普知识和品牌故事,向顾客展示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的养殖、加工背景,让顾客在选购的过程中也能深入了解三文鱼的魅力与价值,从而更加放心地将这些美味的产品带回家。
据刘洋介绍,抓住新年的商机,店内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和精美的礼盒包装。这些礼盒设计精美,将高品质的青海三文鱼与特色的酱料、餐具搭配在一起,既方便又体面,成为人们走亲访友时的热门选择。无论是送给长辈的滋补之选,还是与朋友分享的美味盛宴,青海三文鱼礼盒承载着满满的心意与祝福。
青海三文鱼的畅销,不仅仅是因为其美味可口,更得益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满足人们味蕾享受的同时,也为健康加分,尤其符合现代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如今,青海三文鱼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部分需求,还以其优良品质为基础,逐步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启了出口海外的征程,年产量呈稳定增长态势,产业基础愈发稳固。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消费市场,青海三文鱼凭借其新鲜的品质和相对合理的价格,在生鲜市场、超市专柜以及餐饮行业中赢得了一席之地。高品质、无污染的产品销往北上广深等40个省市,无论是精致的日料店,还是家庭的餐桌,青海三文鱼的身影愈发常见,电商平台的销量数据也一路飘红,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国际市场上,尽管竞争激烈,但青海三文鱼凭借独特的产地优势和品质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客商的目光。尤其是在亚洲地区,其市场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出口量逐年递增,已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为青海渔业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来自中国高原的优质三文鱼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青海三文鱼已经成为“一优两高”战略中全省农牧业特色品牌之一,青海三文鱼已经成为青海“四地”建设中“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拳头产品。
企业创新强 产业动力足
在青海三文鱼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优秀企业宛如强劲的“动力引擎”,推动着产业不断创新升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质量是品牌的根基和内核。”青海省三文鱼养殖产业始终把“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作为产业发展的重大要求,严格把控养殖和加工各环节的质量关。
作为青海三文鱼产业联盟盟主单位,龙洋知鲜大胆创新,采用生态循环水养殖模式,将养殖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不仅有效节约了水资源,还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掌控水温、溶氧、氨氮等关键指标,为三文鱼营造了近乎自然却又更加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了每一条鱼都能在健康的状态下茁壮成长。
加工环节是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战场。龙洋知鲜首次发布了《青海三文鱼加工标准》,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的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开发出了多元化的产品体系。除了传统的鲜切鱼片、鱼柳等产品,还创新性地推出了烟熏三文鱼、三文鱼罐头、三文鱼寿司卷等即食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和消费场景,拓宽了市场受众群体,让青海三文鱼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走向消费者的餐桌。据了解,龙洋知鲜生产的三文鱼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0%,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全年不间断稳定供应三文鱼的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ASC、BAP国际双认证的企业。
同时,企业积极探索渔业与文旅、电商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龙羊峡观光旅游项目,让游客切身感受三文鱼的养殖环境,增加品牌曝光度和消费者粘性;借助电商直播、社群营销等新兴营销手段,精准对接消费者,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了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为青海三文鱼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此外,青海各地政府农牧部门积极牵线搭桥,邀请国内顶尖的渔业专家深入青海,为养殖户开展专业的技术培训,内容涵盖养殖技术优化、病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渔业养殖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帮助企业提升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整个产业朝着科技化、现代化方向大步迈进,技术的助力让青海三文鱼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旭表示,青海三文鱼产业联盟将更加珍视青海三文鱼的珍贵品质,更加严格地把控生产和加工各环节的质量关,尽心尽力维护好青海三文鱼这一品牌,为市场提供高原洁净无污染、高营养和保健价值,具有独特品牌魅力的青海三文鱼。“借着品牌发布的东风,凭借青海这片神奇土地赋予的独特资源优势,青海三文鱼将以高原洁净无污染的品质、高营养和保健价值、独特的品牌魅力,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未来,随着品牌建设的持续深耕,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与优化,国际市场的深度拓展,相信青海三文鱼会成为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金名片。”杨旭说。
编辑:卜元 审编:陈莫楠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