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踏遍雪域高原 守护百姓健康

 时间:2024-12-13 12:06:32来源:青海文明网-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刚走上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综合业务楼二楼,就听到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科长马霄的声音回响在楼道里。

“青海综合施策推进包虫病防治攻坚行动,全省包虫病严重流行态势得到有效控制。”“为持续巩固好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果,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实践经验固化下来,《青海省包虫病防治条例》正式颁布施行。”

在二楼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正对面的墙上,挂着《川、藏、青国家包虫病综合防治区分布图》《青海省包虫病流行分布图》,只见马霄手指着分布图上的不同色块,正与高原包虫病防治青年队交流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

从开展包虫病筛查,到夯实包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再到青海出台中国首部包虫病防治地方性法规,参加工作28年来,马霄一直奋战在高海拔牧区开展以包虫病为主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行而不辍、潜心科研,践行医者初心使命,守护高原百姓健康。

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根据2012年全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显示,包虫病在青海省39个县(市、区)人群、家畜和野生动物中都有发生,尤其以六州牧业地区最为严重,全省人群平均患病率为0.6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危害农牧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多年来,我省各地、各相关部门强化联防联控,围绕人群查病救治、传染源管控、传播链阻断、健康宣教、防治能力建设等环节,有序推进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讲到包虫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时,马霄略显激动:“可喜的是,截至2023年底,全省人群包虫病患病率下降至0.13%,39个流行县中有35个县人群患病率控制在1%以下,包虫病传播风险不断降低,群众满意度明显升高。”

马霄是什么样的人?在场的青年队员脱口而出:“是老师”“是师傅”“是骆驼”“是不着家的好医生”……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高原包虫病防治青年队”是一支兼备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的省级寄生虫病防治队伍,于2018年获批青海省“青年文明号”。在青年队员眼中,马霄是一位对包虫病防治工作极其投入且专注的老师,他带着队员深入基层,开展包虫病防治宣传、筛查、现场指导、技术帮扶、患者随访与治疗等工作,并依托柔性人才引进、东西部协作(江苏大学公共卫生人员交流培训)、包虫病综合防治青海基地等合作平台,构建一体化产教研学融合体系。他将业务与党建相融合,防治与科研相促进,带领团队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何为“骆驼”?包虫病B超影像学检查需要空腹,为了减少农牧民群众空腹候检的时间,马霄经常连续性开展包虫病防治现场工作。从以前单一的包虫病B超检查,到现在通过B超检查对农牧民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同时诊治,让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可感可及的健康服务。高原包虫病防治青年队队员张青说:“马老师好似骆驼,特别能耐饥耐渴,坚韧不拔,时刻影响着我们。”

“为有效提升基层包虫病诊疗能力水平,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是关键。”马霄在为农牧民群众进行超声检查的同时,通过手把手传帮带、面对面教实招,从手法、采图、测量、报告等逐一进行规范教学,毫无保留地将过硬的超声诊疗技术传授给基层,有力促进了包虫病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到位,使更多包虫病患者得到就地及时救治。协助果洛藏族自治州建成青海首家州级包虫病检测参比实验室并投入使用,使果洛州具备了包虫病源头检测的能力。此外,经常赴西藏、宁夏、云南等地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帮扶,通过互通信息、交流防治经验,同步施策发力,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

为做到包虫病人群筛查和救治全覆盖,马霄和团队的足迹踏遍雪域高原。他们将筛查和随访站点设置在乡镇卫生院,努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省上的医生来了”,农牧民群众从四处赶来,朴素的言语和真挚的情感让马霄更加感到肩上负有职责、担有使命,“离开基层,就没有防治环境了。包虫病最好的防治就是提高农牧民群众健康防治意识。”他和团队每到一个基层站点都会扎实开展包虫病防治现场工作至少5天,除了日常大量的临床工作外,还积极奔走在包虫病防治宣教一线,一两个月不回家更是常态。如今已累计查病人群10万余人,宣教群众达12万余人。

在马霄的办公桌抽屉里,放着几本富有年代感的相册,“这是老一辈地方病防治工作者长期艰苦的探索和实践的传承,我一直珍藏着。”马霄翻开相册,一张张二十世纪90年代的包虫病B超热敏老照片呈现在眼前,颇为震撼。“我们一直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始终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总体防治策略,全面实施以控制传染源、健康宣教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运用,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健康防病意识。”

2023年9月1日,由马霄和同事们一起协助起草、论证的《青海省包虫病防治条例》颁布施行,推进了包虫病防治工作规范化、法治化。“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马霄说:“以包虫病防治‘小切口’推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问题’的立法思路,筑牢了新时期包虫病防治体系的法治基石,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编辑:卜元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