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塘洞村:“红+绿”绘就乡村振兴多彩发展画卷
塘洞村精品民宿是当地的一张“名片”。
如今塘洞村已经成为红色教育“打卡点”。本文图片由资源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近年来,桂林市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喜讯不断,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红色游学精品线路等称号陆续落户该村,使这个拥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国家3A级景区等“名片”的小山村再添光彩。一时间,当地群众载歌载舞,表达“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的喜悦之情,同时为推进“红色老山界”田园综合体建设和乡村振兴鼓劲加油。
资源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资源县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走出了昂扬姿态。
塘洞村依托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建成了占地面积近1100平方米的3栋高品质特色民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提供群众就业岗位20余个,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其中脱贫户(含监测户)30户;带动周边农户农家乐发展,自全面投入使用以来,“老山界农家乐”年收入达21万元,其他农家乐年收入达8万元,平均每户增收4000元;租金带动6个村集体经济增收。按照粤桂协作资金分红标准,2023年共收入21.3万元,为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创收3万元以上,受益农户遍及全乡。
“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村里土货销路不用愁,红米饭、南瓜汤、野韭菜成了塘洞村颇受游客欢迎的‘红军餐’。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塘洞村村民陈理梅依托村里发展旅游产业过上了好日子。
塘洞村地处越城岭腹地,四面环山,曾经因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产业单一等因素导致经济落后,是“十三五”深度贫困村。如今,塘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幅集“红”“绿”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塘洞村徐徐展开……
日前,记者走进塘洞村,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放眼望去,山林竹海间瑶家特色房屋错落有致,层层梯田边小河蜿蜒,美不胜收。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凉爽的塘洞村“老山界农家乐”农庄迎来了众多游客。作为一家主打红色文化的农家乐,这里给游客们端出的红米饭、南瓜汤、野韭菜这样的“红军餐”,颇受大家欢迎。繁忙时,“老山界农家乐”还会请周边的脱贫户到农家乐帮忙,大家互帮互助,一起分享旅游红利,月收入万余元。
塘洞村是当年红军翻越老山界后第一个到达的村庄。近年来,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不断挖掘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全区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桂林市红色廉政教育基地、桂林市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并逐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了6栋民宿,配套有红色教育阶梯大教室等。
2021年,在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的大背景下,该村打造了“红色老山界”田园综合体,实施李洞屯道路“白改黑”、田园青石板观光路建设。2022年发展稻田养鱼“禾下经济”,将其建设成体验摸鱼、原始农家收谷等农耕文化体验点,形成红色文化教育与田园休闲体验游融为一体的旅游新村屯,走出了一条“党建+农业+文化+旅游”的跨界融合之路。2022年,塘洞村新增农居民宿3家、农家乐8家,极大地带动了村里的发展。
与此同时,塘洞村还充分挖掘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等红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红军长征廉政教育基地、雷公田寺院、红军翻越老山界长征纪念馆、赵家祠堂等一批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设施和景点,并把红色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形成文旅融合品牌,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紧紧抓住粤桂协作的帮扶机遇,争取帮扶资金470多万元建成李洞屯乡村旅游项目,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红+绿”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塘洞村是国家森林村庄,竹子是农户增收的又一重要来源。近年来,塘洞村里办起了4家竹制品加工厂,村民每年可出售生竹6000多吨。塘洞村468户村民都能享受到“竹资源”带来的收益,在致富能人的带领下,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生活越过越好。目前塘洞村共成立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3家,主要是绿色蔬菜种植以及黄精、罗汉果等中药材种植,带动脱贫户(监测户)253人就业;发展扶贫车间5家,带动就业78人,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塘洞村不断与时俱进,和外界“联网”实现了“指尖”购物和售卖农产品。
“我们2018年就实现了快递入户入村,现在村里的老人也会在网上买肉买菜。”塘洞村党总支副书记唐桂平介绍,塘洞村还办起了一个金融服务站,现在老百姓需要取钱的话,在村里就可以完成。“取钱、存钱、转账,包括交新农合、查询补贴,都可以在村里一站式完成,跟乡镇的支行功能差不多。而且我们现在卖农副产品也不需要千里迢迢出村了,我们现在有专门的渠道,把村民要卖的农副产品放到网上,就会有人对接销售、物流上门,村民不需要操一点心。”唐桂平说。(记者刘健 通讯员龙艳梅 潘孟阳 蒋雨蕾)
编辑:卜元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