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坚持把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有效举措和城乡一体化的有力抓手,在移民脱贫搬迁中突出精准搬迁、精细管理、精确施策的“三精”工作措施,通过异地搬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挪穷窝、斩穷根。
朱青山、张贵香一家是镇安县米粮镇西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单家独户住在高山上,不但要供三个孩子上学,还要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子筹集医药费,家庭因此陷入贫困。最近一段时间,当地移民脱贫搬迁工作人员在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重新核实时,了解到朱青山家的情况,及时宣讲政策、动员他们搬迁到镇上的集中安置点。
镇安县米粮镇西河村贫困户朱青山:“头一回叫我们搬,就没钱,没钱不行。我最后一想没办法,前两天东借西借,这家三千那家两千的凑了一万块钱。”
镇安县米粮镇西河村贫困户张贵香:“你看我这条件,实在是不想在这儿呆了。我和娃他爸都比较勤劳,不是那种懒惰之人。我们要是下底下(镇上)去了,到哪上个班弄个啥,都比高处(山上)强。”
朱青山、张贵香夫妇说,他们很想搬迁,只是当时因为没钱,又吃不准政策。干部入户动员后,他们带着筹借的1万元,骑了两个多小时的摩托,跑到镇上交款登记了一套100平米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的政策,今年11月份他们将有望搬进镇上的新房子。
镇安县米粮镇西河村贫困户张贵香:“高兴。想着马上要住新房了,心里特别激动。脱贫方面也不能全靠政府,还是自己要努力。习总书记天天说奔小康奔小康,心里头还是挺感激政府的。”
和暂时还没有挪出的穷窝的朱青山一家相比,住在镇安县柴坪镇塔云社区的贫困户郑传琴最近有喜有愁。让郑传琴高兴的是儿媳二胎生的是双胞胎,愁的是儿子打工月入3000多块钱根本不够养家。所幸镇上在脱贫攻坚整改中,排查到这个社区有27户像郑传琴这样的贫困户,只享受了原先陕南移民搬迁5万元的补助,大多数群众自筹资金都超过了10万元。因此,镇上按照人均不超过25平米、自筹人均不超2500元、每户自筹不超过1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为这些搬迁的贫困户退还了多交的214.9万元,其中给郑传琴一家退还了11万多元,这一下子让她家手头宽裕了不少。同时镇上在小区不远处建了配套建设了一片密植蚕桑园,郑传琴打算就到那里打工来补贴家用。
镇安县柴坪镇易地扶贫搬迁户郑传琴:“我也养过蚕,对那技术也比较熟,到时候我也可以到他们那些公司里去打工。”
郑传琴的儿媳妇赵妍:“等孩子能甩开手了,他爸不是厨师吗,我们想在这个街道找一个摊位,卖些饮食啥的。”
镇安县移民办主任谭显根:“人往哪里搬,怎么能脱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实行精细化管理,你搬到哪个地方,住多大面积,自筹资金是多少,最后靠什么来脱贫,我们统筹进行考虑,真正用绣花的功夫,让搬迁群众能有产业收入,能就地就业,脱贫不返贫。”
在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精确实施扶贫政策和产业脱贫措施的同时,陕西省各地移民搬迁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对异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实施精细管理。大荔县移民搬迁部门因为对政策把握不准,在安置点前期征地时违规使用了1600多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款项,省上督查审核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当地立即着手整改,一天内追回全部违规资金。同时对反馈的冯集镇集中安置点户型面积超标问题,派专人紧盯不放、着力整改。
大荔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荆霜枝:“咱的规划是以户定建,精准识别是第一粒扣子,这个扣子必须扣准确。所以下一步着手整改的就是搬迁对象精准不精准的问题。然后就是进度缓慢的问题,我们就是逐项目倒排工期,确保贫困户按时入住。”
据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办公室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从2011年陕西省启动移民搬迁工作以来到今年5月底,全省共启动移民搬迁94.94万户324.3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36.96万户118.29万人。五年来,陕西省通过实施扶贫避灾生态移民搬迁,让148万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杨泾茂)
编辑:郭建家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