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李济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息与发展,不仅要有强大的“硬件”保证,犹如天赐沃土、浩荡好风,更要有优质的“软件”加持,譬如文明根脉、文化传承。文化思想宣传是“软件”核心要素之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事业强。如何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注入公益慈善事业,使其一片“绿水青山”,生机勃勃;如何在丰富多彩的具体实践中建立起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进而达到文化自强——既是摆在广大慈善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大题目,也是广大慈善组织与慈善工作者锐意求索的解题过程。
时代出卷,行业答卷,人民阅卷。慈善公益领域因其广博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这份答卷各具特色,多姿多彩。
中华慈善总会:以文化立品牌
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慈善组织、中国当代慈善行业的“排头兵”,中华慈善总会不仅在投身扶弱济困、助力民生保障、参与社会治理、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也在弘扬中华慈善传统、传播时代慈善文化中贡献着积极力量。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高度重视慈善宣传工作,2019年上任伊始,便组织召开“中华慈善总会宣传工作会议”,成为总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后召开的首次宣传工作会议,确定了总会“筑善基、开慈源、促善行”的宣传工作基调。
近年来,中华慈善总会与全国各地慈善会组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民政部关于慈善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工作大局,充分运用总会主办新闻媒体平台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厚重的主题宣传,推出大量精品力作,在普及慈善理念、传播慈善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讲好慈善故事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宣传引领作用,初步构建起统一组织、全面覆盖、深度挖掘、及时高效的慈善宣传工作格局。
中华慈善总会主打宣传工作两大“拳头产品”:每年一度的“中华慈善论坛”和“全国慈善会榜样宣传推荐活动”。
“中华慈善论坛”是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地方慈善会共同举办的全国性慈善文化品牌活动,自2019年起,历经陕西西安、广东深圳、山东临沂、浙江湖州、江苏南通等主办地,论坛已成功举办5届,不仅为各地慈善会加强沟通协作搭建了优质平台,也为全国公益慈善领域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更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国慈善会榜样宣传推荐活动”始于2016年,至今已连续举办8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活动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日益推动着自身价值的提升与品质飞跃,深受慈善行业与社会各界的欢迎,为推介慈善榜样、交流先进经验、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日前,宫蒲光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广大慈善工作者奔赴新时代新征程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我们要以慈善事业为抓手,持续弘扬中华慈善文化,深化慈善理论研究,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实践中充分展现慈善组织与慈善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具体而言,要不断推进慈善文化和慈善教育体系建设,引导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积极开展公益慈善宣传活动,加大对慈善组织、慈善人物、慈善事迹的宣传力度,将慈善文化真正纳入教育教学内容,让社会公众日益了解慈善、关心慈善、支持慈善、自觉投身慈善,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进一步完善慈善表彰奖励制度,建立协调配套的慈善表彰奖励体系,加大对在慈善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表彰奖励力度,激发更多社会力量投身慈善事业,形成“全民慈善”“人人公益”的热潮。
陕西省慈善协会:宣传就是生产力
自古陕西多善义,从来热土属三秦。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强化慈善事业作为中华优秀道德文化传播者、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践者的重要作用,是时代赋予慈善组织与慈善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新时代慈善工作的着力点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公募资质与广泛联系社会各界慈善资源的优势,广泛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与经济成功人士参与慈善公益事业;二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促进时代文明,传播慈善理念,厚植向上向善社会氛围。基于此,陕西慈善事业始终走在全国慈善会第一方阵。
“宣传就是生产力”,是陕西省慈善协会《创新慈善宣传工作实施意见》的中心思想,并由此构建了筹募宣传、项目宣传、网络慈善宣传“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使宣传工作成为陕西慈善事业的“发动机”“动力源”。
陕西省慈善协会创办了《善天下》杂志、《陕慈快讯》、协会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更是不断加强与主流媒体、社会媒体、新媒体的合作,形成了融媒体宣传矩阵。省慈善协会积极倡导辖区市慈善会设立宣传部,县(区)设立宣传网信部,配备专职宣传信息员。同时建立起工作考核机制与量化标准,实行目标管理。省慈善协会每年举办市县慈善会通讯员培训班,丰富其宣传手段,提升其宣传能力。
近年来,省慈善协会持续开展“慈善教育工程”“阳光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慈善文化社会工程”“慈善文化养老工程”“慈善高峰论坛”等慈善文化“八大工程”,一路耕善种德,收获甚丰。
常熟市慈善总会:内外兼修,善美与共
说到“鱼米之乡”“善美之地”,江苏常熟最担其名。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杰地灵。中国首个提出“慈善”概念的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即生于此,常熟慈善文化源远流长由此可见一斑。
时代发展,文明演进,常熟的当代慈善之路日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与品质。以慈善“五个一”工程(一句深入人心的慈善广告语、一首唱响全市的慈善主题歌、一本讲述常熟慈善故事的好读物、一套年年“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好年画、一批弘扬中华慈善文化的好平台)为开篇,常熟慈善之种正在城乡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年8月15日,常熟市“慈善文化发展大会”圆满举办。常熟市委主要领导向大会致贺,市政府主要领导莅临大会发表讲话,对近年来常熟市慈善总会围绕中心、主动作为,精心打造“江南福地、善美常熟”慈善品牌,积极培育慈善文化,贡献慈善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增进社会文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常熟慈善,文化领先,重在基层。多年来,常熟市慈善总会大力推进市、镇、村三级慈善文化阵地建设。依托琴川城市公园打造“常熟慈善文化园”,成为展示常熟慈善文化的新地标。接续打造“常熟百善苑”,深入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文化进社区”“小城大爱、善美家园”示范村建设,结合“千村美居”工程将孝善元素融入3000余个村庄,使村民抬头见善,低头思孝。还有“善美常熟”中小学慈善诗歌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吸引全市120多所学校积极参与。常熟市慈善总会艺术团近3年来共义演100余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传播慈善爱心,弘扬社会正气……
深圳市慈善会:创新中的“志愿者之城”
倘说陕西慈善胜在“丰厚”,常熟慈善胜在“善美”,那么,拥有“爱心之城”“慈善之城”“志愿者之城”美誉的深圳便胜在“创新”。
今年9月15日,作为深圳慈善“金字招牌”的第十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下称“慈展会”)盛大启幕。十年十届,作为慈展会协办方的深圳市慈善会全面参与其中,充分展示了自身发展历程、重点项目与未来规划,慈善项目路演、专题分享、慈善打卡等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充满时尚魅力。
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本身便拥有着源于天然的开放与包容气质。众人之力造就了深圳的繁荣昌盛,也沉淀了崇德向善的“鹏城精神”,连续五届位居“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前列,被誉为全国“最具爱心和最慷慨城市”,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社区慈善是深圳慈善的重要生态之一。动员社会物质与文化资源解决社区居民的现实问题与社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深圳慈善一个显著特征。深圳市慈善会有针对性地推出“美好家园共建计划”,通过社区微改造项目、资助社区慈善服务项目、社区慈善文化氛围营造等多种方式,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包容、友善、温暖的社区文化环境。
宝安区是深圳慈善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子。多年来,宝安区充分激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通过积极宣传慈善理念,成功打造出宝安“合力慈善”模式,推动“合力慈善、人人慈善、全民慈善”格局的形成。同时,宝安区持续营造特色慈善文化,使之成为宝安慈善事业发展的“根”与“魂”。宝安区慈善会会歌《爱是唯一》、慈善动漫作品《大家一起做慈善》、《善源》杂志、慈善读本《我和慈善一起成长》、专题宣传片《慈善在路上》……已持续10年的“慈善文化进校园”工程,持续举办6届的“与爱同行慈善微跑”活动,持续举办3届的“宝安慈善论坛”,持续开展9年的“慈善宣传周”活动以及“一街道一慈善地标”“慈善微电影”等,都是宝安慈善文化的见证与结晶。
成立16年来,宝安区慈善会先后获得民政部、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华慈善总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开创多项优秀慈善范例,连续多届摘取“鹏城慈善组织奖”,荣膺深圳市唯一“鹏城慈善典范区”荣誉称号。“大爱宝安”慈善品牌正呼之欲出,即将闪亮呈现。
编辑:卜元 审编:W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