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灯火 照亮精神障碍患者世界 —— 记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

 时间:2023-09-11 18:56:50来源: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陈凤娣)精神障碍患者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带着疑问,笔者来到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迎面是一丛假山盆景,一棵繁茂的大榕树擎起绿叶华盖,守卫着办公楼、康复楼、门诊住院楼3栋大楼。

作为福州市民政局下属卫生福利机构、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自1956年3月成立以来,秉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宗旨,承担起福州市五城区特困精神障碍患者、复员退伍精神障碍患者、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等的收治工作。

六十多年来,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以患者为中心,突出“服务、管理”两个重点,夯实“思想、技术、设施”三个基础,积极探索“药物治疗+功能康复+心理服务+社工介入”的发展之路。在办公楼一楼大厅,“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牌匾挂满了整面墙壁,彰显着疗养院的历史沉淀和工作成果。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据了解,经由110报警服务平台、救助站、社区街道等途径送到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的患者,疗养院首先会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通过救助站联系患者亲属,并将其护送回原籍。“部分因为智力障碍、遗弃等原因找不到原籍的患者,由医护人员提供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有些患者一住就是一辈子,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市级劳模王爱梅主任医师说道。

为了给患者提供最好的照料,助其早日康复,除了药物、心理疏导外,医护人员还为患者提供营养丰盛的膳食,并联合社工、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给予患者洗脸刷牙、洗澡、喂食、修剪指甲等贴身照顾。符合条件的患者,还能经陪同外出接触社会。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鉴于精神障碍患者流动性大、感染风险高等特点,疗养院在常规防控措施基础上,对院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组织人员夜间每20分钟巡查一次。全体医护人员吃住在院区,齐心协力共同抗疫,最终取得了院区“零感染”的亮丽成绩。

守护心灵 为爱助残

为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提升专业服务水平,近年来,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围绕“守护心灵,为爱助残”党建品牌建设,着力探索康复服务专业化、多元化。

在工艺制作室,笔者看到医护人员和患者围桌而坐,各自埋头忙碌、手指翻飞。“工艺制作室主要进行串珠、制作脱胎漆器等职业技能培训,旨在通过工艺制作训练,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激发创造力,提高生存能力。”康复科主任戴建锋介绍。

除了工艺制作,疗养院还积极探索其他康复模式和康复方法。例如:开展特色农疗,让患者在种植花卉、培育菌菇等劳作中锻炼生活技能,舒缓心理压力;开展运动疗法,通过有规律的运动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开展文娱活动,每天定时开展合唱、阅读、书画、棋牌等活动,提高患者团结协作能力,为其回归社会奠定基础;开展宣泄疗法,通过专业人员指导,让患者在专设场所宣泄负面情绪,促进内心平衡;开展主题活动,定期开展包粽子、集体生日会等趣味活动,培养患者兴趣爱好,进一步丰富患者生活。

此外,疗养院还将专业服务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通过举办中小学生心理讲座、参与社区共建等方式,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增进公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了解,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到精神卫生康复事业中来。

爱如灯火 照亮归途

60多年来,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始终坚持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在给予患者细致照顾的同时,高度关注其情感需求。

2012年,疗养院收治了一名女性患者。住院期间,她多次表达了与家人团聚的心愿。由于她说不清名字,医护人员无法获取其家人信息。在接下来的8年多时间里,疗养院积极联动公安部门、新闻媒体等多方力量,锲而不舍地为其寻亲。功夫不负有心人,疗养院最终联系到她的家人。家属感激不尽,特意送来“慈母失散十余载,今朝重聚谢党恩”的锦旗以示感谢。

在疗养院各病区里,这样的锦旗还有很多。一面面锦旗、一句句感谢,凸显了疗养院工作人员对患者的拳拳爱心,佐证了医护人员“心系患者,不畏艰难”的为民初心。

编辑:卜元 审编:W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