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思若善水 托体同山阿

 时间:2023-07-21 19:47:59来源: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 2023年7月3日10时19分,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之一、终身荣誉会长阎明复于北京逝世,享年92岁。中华慈善总会由此失去了一位前辈,中国慈善事业从此告别了一位先贤。

人生聚散,悲欣交集。曾经筚路蓝缕,以启“善”林;曾经栉风沐雨,循善而进。而如今,阎明复同志溘然长往,徒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与缅怀。

在中华慈善总会曾与阎明复同志共事者及后来者心里,他是一座质朴而高大的路标,常使人记着自己的来路与去处。但以阎明复同志平和谦逊的自述,却说自己一生仅仅做过两件心仪之事:一是组织出版首部《中国大百科全书》,一是参与创办并执掌中华慈善总会。前者关乎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后者关乎帮扶救助困难群众。两善归一,为国为民。

人常道:“德为世重,寿以人尊。”正像庄周梦蝶,不知是慈善选择了他的一生,抑或他以一生选择了慈善。放眼今日,阎明复老会长所倾情耕作的中国善苑已是姹紫嫣红,梦想成真。而这一切都与他和一代代慈善人前赴后继、砥砺而行不可分割。

善种破土 向阳而生

回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公众对于慈善的态度讳莫如深,以至抵触。其中既有将慈善视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伪善”的“左倾”思想长期影响,也有以往一切福利均由国家(或企业、集体)包办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缘故。再者,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也遏制了慈善事业发展。伴随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思想日渐解放,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逐步扩大了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加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存留的巨大空间,均为慈善事业的复兴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阎明复既是一个深入的思考者,也是一个坚定的行动派。正是这种兼而有之的特质,使他能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一干志同道合者在慈善之路上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冲破阻碍,砥砺而行,终于将新中国首家全国性枢纽型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呈现于世人面前。

创建中华慈善总会之初,阎明复详细记录了自己在城乡贫困人群中的所见所思所感:其时,全国有7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60岁以上老人达1.17亿,其中7%约819万余人过着独居生活;流浪儿童有近20万众,其中近一半是孤儿;残疾人达5000余万。他深深感到,社会发展至这一阶段,在政府承担对城乡困难群体的救助任务的同时,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爱心资源已势在必行。阎明复进而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富裕起来的人们不但有了救助贫困者的能力,也有了行善施爱的精神需求。顺应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脉络,解决社会问题,阎明复与当时刚刚卸任的民政部部长崔乃夫携手启动中华慈善总会创建工作。1994年4月,善种破土,向阳而生,中华慈善总会宣告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当代慈善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国就此有了一个以“中华”命名的大型慈善组织平台,世界各大慈善机构也纷纷开始与中国的合作,推动开启了既有现代意义又有中国鲜明特色的当代慈善事业。

继首任会长崔乃夫之后,阎明复成为中华慈善总会第二届会长。当他2002年底卸任时,总会共筹募善款逾10亿元,放在当时,这一“天文数字”为中华慈善总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充足的底气。

5年执掌中华慈善总会的经历使阎明复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思考更为长远深刻。他说:“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不能仅仅依靠少数慈善家的捐赠,要使之成为全民的事业才行。”这也正是如今“人人慈善”的理念,而他说此话也已是20多年前了。

老骥伏枥 善心壮矣

1997年,年近古稀的阎明复出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1998年1月,中国慈善迎头赶上张北地区地震救援。地震发生当日,阎明复主持紧急会议,决定要在民间组织一次大范围、大规模的募捐救助活动。阎明复第一时间发声:“张北的地震,灾民的困难,中华慈善总会绝不能坐视不管。灾民的需要就是对我们的号令,我们应该立即组织行动,支援灾区百姓!”

对张北震区群众实施募捐救援,阎明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然,这样的“开先河”之举在当时也需要很大勇气和魄力。在阎明复周密果断的安排部署下,中华慈善总会全体人员就像上满发条的钟表、端起武器的战士,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他们通过北京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发出募捐倡议,当即得到热烈回应。人们争先恐后打爆热线电话,表达对灾区同胞的关心关切。有的要捐衣物,有的要捐现金,有的要将灾区群众接到自己家里……

第一个来到慈善总会捐款的是一位中学生,她向灾区捐出了自己平日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200元钱。之后索性又在慈善总会做起志愿者,过了一个紧张而有意义的寒假。

一位老太太赶了很远路送来自己积蓄的200元钱。办好手续后,阎明复安排总会两位同志用车送老太太回家。两人回来,心情沉重地汇报说,老太太住在一座简易楼底层的一间小屋,家徒四壁,唯一“贵重”的就是一台14寸电视。阎明复听着汇报,眼眶不禁湿润。他以此激励大家:“当面对这样的好心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好慈善工作?”

这场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由慈善组织发起、面向全社会的公开募捐行动,最终募集到来自民间、社会各界以及境外慈善机构的款物价值达3850余万元。

当4辆加长东风卡车、3辆大解放汽车满载中华慈善总会的捐赠物资驶向灾区时,人们终于领略了一种慈善的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与灾难的力量。

1998年6月,中国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阎明复再次带领中华慈善总会全体员工,以“八仙过海”之能,动用“十八般武艺”,掀起了全国性慈善募捐的又一个高潮。6月30日,中华慈善总会向全国70多个团体会员发出紧急募捐倡议,各地各界与广大民众积极响应,热潮空前。“全国工商联会员捐赠8.5亿元,个体劳协捐赠5、6亿元,企业家协会捐赠7亿多元。全国2400家邮局无偿为总会办理汇款业务10万宗,价值4000多万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阎明复如数家珍,连连致谢。

8月16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联合举办的“我们万众一心”大型义演活动将慈善抗洪赈灾推向高潮,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慈善大事件。是年,全国各界捐款总额为72亿元,而中华慈善总会的募捐总额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二以上。这一堪称辉煌卓越的成绩背后,却是阎明复与总会全体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有限的人手,有限的时间,只能靠每天24小时紧张运转。一边是广泛接收来自全国各地与国际组织的捐赠,一边是及时火速将救援物资运至灾区,发放到群众手中。已年届七旬的阎明复每天早上不到7点到岗,午夜时分也不得下班。中午常以一碗方便面充饥,原有的午睡习惯也被丢到九霄云外。一部热线电话就在手边,随时都会响起,有时一碗面也会被打断两、三次。老伴心疼他的身体,特意买来的保健品也被他送给了前来联系工作的地方慈善会同志。

在阎明复心里,有一个与赈灾救援同样重要的事情,就是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与美誉度。为了确保社会捐赠不出任何差错,中华慈善总会特别设立了监察委员会,专门聘请3位资深专家坐镇财务监督。此外,还聘请了国家级审计事务所对捐款落实情况进行公开审计,并及时向社会公示。

阎明复始终信奉一点:慈善组织只是慈善领域的一个“收发员”。但这样的“收发员”非同寻常,是个必须取信于天下的“要职”。他也由此被人们誉为“中国慈善事业与行业自律的重要推动者”。

广开善门 厚植善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也打开了一道国际慈善公益交往的门窗。阎明复担任会长期间,中华慈善总会与国际联合之路建立了联系,并成为该国际慈善组织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唯一成员。

1999年,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启动与中华慈善总会的合作。2000年3月,双方正式实施“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风雨兼程,至今已走过整整23个年头。23年间,“微笑列车”畅行中国,持续投入善款15亿元,成功完成手术43万例,与全国各地逾400家医院实现深入合作,培训专科医护人员2万余人次,形成唇腭裂医疗修复技术的骨干力量。“微笑列车”以其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合作程度深、受益人数多、社会效果好而成为中外慈善组织的合作典范。

此外,阎明复还促成了与美国LDS慈善基金会、世界宣明会等多个国际慈善机构广泛深入的合作。通过中华慈善总会,世界认识了中国当代慈善;通过国际慈善合作,中国也进一步了解了世界。

慈善项目是慈善事业的基石与载体。在阎明复主持下,中华慈善总会除上述项目外,还启动了多个慈善项目,填补了慈善领域多项空白。比如旨在帮助欠发达地区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减轻生活困难的“烛光工程”,比如“城市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阳光住宅工程”“慈善雨水积蓄工程”“特殊儿童救助项目”“慈爱孤儿工程”……其中一些项目至今仍在运行,凸显其影响力之大,生命力之强。

温情似水 善济众生

阎明复向来是个性情中人。他能为一个孩子的伤病心疼落泪,痛苦得就像伤病落在自己身上一样;也能为孩子的病愈欢喜若狂,快乐得整个人就像一个孩子。

1999年9月11日,北京秋高气爽,天青云淡。江西省慈善总会送来了11岁的女孩易云,湖南省慈善总会送来了8岁女孩单福容。她们都是唇腭裂患儿,即将远赴纽约接受美国专家的矫治手术,并将手术过程录制成示范教材,用于培训中国医生。10月8日,易云与单福容成功接受手术回到北京。当人们看到她们与之前判若两人的变化,不禁为之惊叹。亲自接机的阎明复附身紧紧抱住两个孩子。孩子激动地哭了又笑了,阎明复激动地笑了又哭了。从孩子的脸上,阎明复看到了“微笑列车”项目的美好远景。

在阎明复心里,有一块最宽阔柔软的地方,是留给孩子们的。武汉儿童福利院那个会弹钢琴的盲童李逢;那个罹患侏儒症的男孩小中华;那个手臂肌肉严重萎缩,只能靠脚打理生活的丁小安;那对儿由阎明复助养的晓威姐弟……阎明复一一记着他们的名字、身世和特长,更挂念着他们的幸福与成长。

作为从武汉儿童福利院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青年画家丁小安至今依然记得阎明复给他的每一次拥抱。他的手臂感觉不到,但他的身体总是觉得那么温暖、踏实、有力。他同样记得,在阎明复的全力推动下,台湾同胞捐款1452万余元,重建了武汉儿童福利院,使他们这些孤残儿童有了一个温馨家园,使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所依托。

逐善而行 追梦不息

1999年元月,阎明复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记者问:“您的人生信条是什么?”阎明复沉思一下,回道:“与人为善,尽最大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作为自己生命的价值追求,且要“尽最大力量”,这就是贯穿阎明复一生的那道金线。

对穷困者与受苦人,他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情。在中华慈善总会任职期间,每到一地孤儿院、福利院或走访贫困地区,他总是情不自禁把手放进口袋,掏光身上所有的钱,甚至索性摘掉手表救济人家。某次赴甘肃临夏下乡调研,路遇一位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患者,看着老乡颈上套“枷”,一副呼吸困难、嗓音压抑的样子,阎明复当即让身边工作人员送老乡去兰州进行手术,一切费用由他全包。

阎明复是个眼里见不得他人受苦,也是个眼里揉不得半粒沙子的人。他最恨看到孤儿院里的胖子厨师,每每总会蹿起一股无名火。只是因为孩子们的瘦弱与之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自投身慈善,不免常会与人谈起自己亲睹亲历的民众疾苦,阎明复多会潸然泪下。他曾发誓道:“我们一定要为中国的穷人做些事情,能帮一个就帮一个,要保证筹到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他们身上!”

在他有生之年,曾不遗余力重启与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 一篇浅文断不能尽展阎明复同志的慈善人生,我们不过是捡拾起了他生命河畔几颗通体闪耀的“石子”,它们都只有一个温暖的名字,叫作“慈善”。如今,他虽离开了我们,但他所挚爱的慈善事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国家的关心重视与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正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党的十八大以来,慈善法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慈善服务监管体系日益健全,慈善文化理论体系日渐成熟,慈善组织体系结构逐步优化,慈善事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容……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已迈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安息吧,可敬的阎明复老会长!

编辑:卜元 审编:W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