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 慈善事业是一个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伟大事业。慈善事业的未来,需要更多的年轻人传承和接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使慈善事业赓续传承、发扬光大。
从事慈善工作 要有必要的思想准备
新时代的慈善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一定的社会阅历、良好的自我认知与扎实的社会实践。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慈善组织内在的规律性需要从业人员不断地去学习、把握、领悟和实践。
慈善事业不仅是一种社会学、经济学,还涉及到法律、文化,以及伦理与道德,大家对从事慈善工作要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一方面,如何动员有捐赠意向和能力的人士实现捐赠,把捐赠出来的钱和物管理好,用到该用的地方。在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如何管出效率和效益是重点,管出社会公信力是关键,因为慈善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另一方面,要做好慈善工作,就要有创新,要求我们聚焦社会需要、聚焦民生需求,设计出更多慈善项目,提供更大的项目平台,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从事慈善工作 要努力并快乐着
工作要做最好的计划,同时要有最坏的打算,生活是否快乐不仅取决于物质条件,从某个方面讲,人不快乐可能不是拥有的太少,也可能是想的太多。人人都有苦衷,事事都有无奈,生活不会总是处在完全理想的状态。大家不要因为工作上的辛苦,而失去个人生活的快乐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员工和单位是一个共同体,单位的成长依靠员工的成长来实现,员工的成长需要依靠、借助单位这个平台来实现,就需要大家团结友爱、精诚合作。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要与人为善、平等待人、相互尊重、彼此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提到,“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原来优秀的人对谁都很尊重。”尊重强者是一种欣赏,尊重弱者是一种慈善,尊重所有人是一种基本教养。只有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整个单位才能够活起来、动起来、强起来,从而为每位员工努力工作、快乐生活营造好的氛围。
从事慈善工作 要争做道德的践行者
要注重增强职业素养。公益慈善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慈善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品质,这种品质和素养主要包括良好的自我认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一定的专业敏感度和人文关怀精神。因为只有道德情操高的人,才会是一个与人为善、以善为本、慈悲为怀的人;只有道德情操比较高的人,才能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帮助别人才能从内心感到快乐,才会真心实意地希望别人过得好。这既是一个“好人、善良之人”的本分,更是慈善从业人员的底色。
要注重提升专业能力。慈善事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已经不再是一种分散的、传统的爱心善意,而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构成的变化与社会分工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成为一定规模、专业性的社会资源配置行为,也必将成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表现形式。所以,提升慈善专业能力已经是大势所趋,是当前慈善行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要之事。
要注重培养工作热情。一个人只要对某个行业和事业有了热情,必然会关注更多、投入更多、努力更多,那么成功的概率也必然会增大。一般而言,热情来源于兴趣,兴趣产生热情,热情铸就成功。热情也是可以培训和培养的,如果持续关注慈善,持续加大对慈善工作的精力投入和个人努力,当工作中有了小成就和小成功,反过来又会培养和激发个人的工作热情。对某个方面的热情度的高低,还取决于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认同。慈善事业光荣而伟大,投身慈善事业,从事慈善工作,本身就意义不凡。我们不仅是为个人发展,为家庭生计在奔波忙碌,更重要的是还在为很多不认识的人奔波忙碌。当我们干出一份业绩后,回首过往,不因我们的碌碌无为,影响了慈善事业发展而不安和懊悔。相反,因为我们砥砺前行、努力奋斗,促进了慈善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帮助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而感到心安和欣慰,并以此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我们自然就会工作幸福着,生活快乐着,心情愉悦着。
编辑:卜元 审编:W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