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踏入淄博市张店区通济社区的那一刻,就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通济社区志愿服务队的“疫情防控监督员”。4月11日8点30分是一个开始,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淄博的天空很高、很蓝。春意融融的通济社区内,如果不是小区门口搭起的防疫帐篷和帐篷外的“大白”、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以及排队等待核酸检测的小区居民……这里会与以往别无二致。
记者(左一)与通济社区志愿者在一起。
社区的志愿服务队
是由居民自发组建
身穿红马甲、正在维持现场秩序的通济社区党委书记密传玲看到我后,向我点头示意。随后,一件志愿者专属的红马甲递到我的手里,上面印有“疫情防控监督员”的字样。看着上面的字体,我心里顿感“沉甸甸”的。“欢迎你,通济社区志愿服务队新成员。”密传玲和其他人笑着说。
通济社区位于张店区和平街道,居民楼有32栋,常住居民有1300多户。不过,这样一个居民不在少数的社区,却在淄博本轮疫情防控中以反应快速、防控精准的特点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按照密传玲的话说,这期间,这支强有力的志愿服务队伍,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社区的志愿服务队是由居民自发组建的,目前有90多人。”
毕京洲——通济花园社区12号楼的居民,作为第一位报名的志愿者,也是志愿者队伍的“带头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小海队长”。他一边带着我到社区的核酸检测点踩点,一边介绍社区志愿服务队的情况。“我们社区内目前设有4个核酸检测点,根据不同的网格划分,更精细也更高效。”他说。
抵达又一处核酸检测点,现场虽然不乏老人、孩子,但等待核酸检测的他们秩序井然。其间,毕京洲注意到一名阿姨始终停留在原地,对着手机面露难色。“需要帮助吗?”毕京洲带着我连忙上前询问。
“麻烦你们帮我看一下,场所码怎么申领……”原来这名阿姨准备出门乘坐公交,却因无法扫描场所码不能乘车,而不擅用手机的她正因此而发愁。随后的时间内,我们指导着这名阿姨一步步操作,直至成功扫描场所码。
这中间,我发现毕京洲脚上穿的鞋子是一双皮鞋,他看出我的疑问便解释道,疫情防控初期,志愿队工作任务重、强度大,每日在社区内几乎没有停歇,一小时最高步数能达到一万步。“试过运动鞋等各种鞋子,并不怎么舒适的皮鞋打理起来反而最方便……”
作为本轮疫情防控的首批社区志愿者,毕京洲从3月11日起就一直坚守在志愿者岗位上,大到配送物资、门岗值守,小到为社区老人送中药、维修短路电路……他是通济社区居民心中无所不能的“小海队长”,而由他带领的志愿服务队坚实且有力,是社区居民值得信赖的后盾。
走着走着,毕京洲的眼神停留在不远处迎面走来的几个人身上——一名较年长的女性、一名手推婴儿车的年轻女性、婴儿车内坐着的一岁左右的宝宝。看到她们,毕京洲的眼中充满了柔情与爱意,“这是我妈、我老婆和我闺女,感觉好多天没有好好和她们说话了……”与家人简短问候后,毕京洲带着我又投入工作中。
楼宇没装电梯
手提数十斤菜爬楼送
转眼,时针指向正午,阳光格外炙热,室外温度直逼31℃。仅套着志愿者马甲的我额头已不自觉渗出汗水,而身穿防护服的“大白”们仍在岗位上持续工作。
“喝点水吧!”有人递给我一瓶水,我抬头看,是社区工作人员张月英。自本轮疫情防控开始以来,她也一直战斗在社区一线。我注意到她手中提着满满一袋子新鲜蔬菜。她表示,这是社区采购的物资。“走吧,我们一起给社区里的居家隔离人员送去。”
“好。”我和她抬起物资向居民楼走去。一同负责配送生活物资的还有志愿者王亮。他身材很高大,给人一种很安心的感觉。此刻他已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帽,做好了必备的消毒与防护措施。
一层、两层、三层……楼内没有安装电梯,爬了几层后,我已经气喘吁吁,但手提数十斤蔬菜的王亮脚步依然没停下。他摆摆手说,现在还好,之前给整栋楼居民挨家挨户送菜,都习惯了……
作为首批加入志愿者队伍的队员,王亮每日穿梭于社区楼宇之间。封控单元、楼宇是志愿者的“战地”,为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守好防疫一线,他们默默用脚步一遍遍丈量……“我是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理应冲在一线,该顶上就顶上。”王亮说。
看望98岁的奶奶
“有你们在,安心啊”
“走吧,小张,咱们去看望一下隔壁楼的奶奶。”张月英随即又带着我走向另外一栋楼,边走边和我说:“这位奶奶已经98岁了,身体还不错,子女不在身边,我们时常去看看她。”
门一开,奶奶一看到我们身上的红马甲便露出笑容,“是你们呀。”
“最近身体咋样?”“菜够吃不?”“有啥事随时找我们啊!”……嘘寒问暖中,张月英笑语盈盈。
“有你们在,安心啊!”临走前,奶奶依依不舍地朝我们挥挥手。
张月英告诉我,通济社区内,像这位奶奶一样的高龄独居老人还有很多,子女不在身边,社区就多帮忙照顾照顾。行动方便的,他们就多上门跟老人聊聊天;行动不便的,去帮忙买个药送个菜,这些都是他们志愿者的日常。
“都是一家人,应该的。”张月英笑着说。
一天下来,我脱下手套的手已经泛白,双脚仿佛不是自己的……然而,我所经历的,不过是每个志愿者最为平凡的一日。
编辑:卜元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