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辆车”拓展到“一座城”

 时间:2022-02-28 18:09:35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从青年到老年,我们见证了‘雷锋车’组伸出援手,为不计其数的人解困。这份温暖和感动,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日前,年逾八旬的连云港市民刘永和、孙玉兰夫妇,来到江苏省连云港市交通控股集团新浦汽车总站,向“雷锋车”组表达感激与赞扬。

“雷锋车”组由清一色的女职工组成。59年来,车型换了9种,先后有6代车手500多位姑娘爱心接力,免费运送旅客33万人次,行李包裹37万多件,行程22万多公里,“小小车轮”推出了美德大爱。

六代车手的传承

日前,作为第五代“雷锋车”车手,权太琦像往常一样,在连云港火车站与汽车站之间穿行。她的日常工作是帮助旅客在两个车站间摆渡换乘。

“我出生于1984年,上学时就听说新浦汽车总站有一个‘雷锋车’组。”权太琦告诉记者,2002年毕业后,她加入“雷锋车”组。

权太琦经常听上一代“雷锋车”车手回忆,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让新浦汽车总站的职工们心潮激荡。当时的连云港火车站离新浦汽车总站有1里多路,没有公交车。下了火车又匆匆赶汽车的人,大包小包,拎的拎,扛的扛,步履艰难,特别是那些老弱病残的旅客,十分不便。于是,几名车站职工找来3条扁担、几根绳索,在火车站为旅客免费挑行李。后来又添置了一辆平板车,义务为旅客服务。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亲切地称这辆平板车为“雷锋车”。

如今,连云港市区最繁华地段耸立的一组群雕,还原了当年的情景:一位辫子姑娘双手紧握车把,身后的平板车上坐着老人和孩子,还有几位车手或是搀扶着孕妇,或是手拎着包裹,她们步伐坚定、目光有神、面带微笑。

“20世纪80年代那会儿,我们开始从平板车换成三轮车。但无论怎么换,它还是叫‘雷锋车’。”作为第一代“雷锋车”车手,年逾八旬的朱秋霞见证了“雷锋车”半个世纪的辙痕。那时,交通还很不发达,经常有旅客不能正常中转换乘,滞留在车站候车室。于是,“雷锋车”组就在候车室里安放了简易床铺和被褥,白天是车站、晚上是旅馆,解决滞留旅客的住宿问题。遇到除夕夜滞留车站回不了家的旅客,她们就端来热气腾腾的饺子。

“有要去苏欣快客站的旅客朋友吗?‘雷锋车’免费为您服务!”在连云港火车站出站口,90后“雷锋车”车手李园园一边用手举着“雷锋车”的服务牌,一边高声引导有转乘需要的出站乘客。59载春秋,历经六代“雷锋车”车手,初心却从未变。

“是‘雷锋车’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一位周姓老人谈起来连打工受挫的遭遇,眼含热泪。2021年4月12日下午,“雷锋车”车手、实名制验票员纪雨彤和陈芸正在班上,一位跛脚老人走了过来。得知老人左脚骨裂,右腿装了假肢,来连打工却未能找到工作,纪雨彤一阵心酸,她和陈芸帮老人买了一份快餐和各类食品,并掏出200元钱塞给老人,送他坐上了回家的汽车。

不仅费心费力,还自掏腰包,六代“雷锋车”车手都舍不下那份真情。

与五百多万人同行

“雷锋同志拥有‘一束光、一块砖、一颗钉’的伟大力量,而我们‘雷锋车’组的作用,就是让这束光照向更多人。”权太琦说。经过历练,她已担任新浦汽车总站党支部副书记,更是班组的“服务明星”。

实际上,“这束光”早已照亮全城。1999年某天,“雷锋车”车手郝芳萍在上班途中被摩托车撞倒,生命垂危,抢救急需大量输血。这个消息惊动了连云港全城——满满一车的消防支队官兵赶到医院献血,16位农村青年从各自家乡连夜赶几十里路到医院献血,相识和不相识的人都排队前来看望,病房成了“花的海洋”。康复后的郝芳萍得知这一切后非常激动:“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没想到‘雷锋车’在港城人心中有这么重的分量。现在,我的血管里流淌着港城人民的爱心和期盼,我要一辈子拉好‘雷锋车’,永远做雷锋!”

如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雷锋车”组为旅客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在保留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内容。2018年12月在连云港高铁站出站口设立了“雷锋车”驿站,提供免费休息、导乘、预购汽车票、旅游推荐,以及应急药品提供、零钱更换、免费换乘接送等“保姆式”便民服务。“雷锋车”驿站正成为连云港的城市文明新名片。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组织开展了长达25年的“与‘雷锋车’同行”活动。以“雷锋车”组为榜样的“雷锋的士”“党员的士”“雷锋公交快捷线”等爱岗敬业、热心公益的先进典型竞相涌现。党员的哥卓长航是“党员的士”车队队员之一,他连续15年参加高考“爱心送考”活动。2021年,他的女儿参加高考,他让爱人送女儿,自己依然坚守岗位。从“一辆车”拓展到“一座城”,500万港城人民与“雷锋车”同行,全国各地的“雷锋车”已增至5000多辆。

“岁月变迁,永远不变的是‘雷锋车’组赓续不断的红色基因,是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坚守,更是那句‘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承诺。”权太琦说。

编辑:chengfang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