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精准扶贫助力村强民富

 时间:2017-03-13 11:37:21来源:新华网

宿迁,是江苏省低收入人口发生率最高、贫困面最广、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如何让经济薄弱村“强”起来,使低收入人口“富”起来?作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宿迁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作为工作底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加快补齐低收入人口这块“短板”,填平经济薄弱村这片“洼地”,努力实现强村富民!

近年来,宿迁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在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等多个方面,为全国扶贫事业积累了一大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板。

“过去一年,多亏了尹专干的帮助,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宿城区双庄镇康堡居委会的汪长荣、张秀芳两位老人感激地说。老两口已经70多岁,唯一的女儿十多年前因车祸去世。这些年,由于女婿对老人和孩子弃之不顾,一直是无固定收入的老两口抚养着年幼的外孙女,一家人生活极为贫困。

去年年初,双庄镇扶贫专干尹悦瑾在基层走访了解到汪长荣家的情况后,经常给他们送一些生活必需品,并帮助老两口找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他们的收入。她还积极与学校联系,让学校减免了老人外孙女的学杂费。

“有困难给我打电话。”这是尹悦瑾对镇上困难群众经常说的话,大家把她当成最贴心的“亲戚”。去年1月,尹悦瑾被推选为双庄镇扶贫专干,从此她每天都奔波在双庄镇的各个村子里,了解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的情况,助力脱贫致富。目前,宿迁共有111名像尹悦瑾这样的扶贫专干,他们已经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生力军”。

宿迁创新设计的“扶贫专干”是精准扶贫的具体化。多年来,从中央到县一级的扶贫开发工作都有专门机构、专业人员,但在直接承担具体扶贫开发任务、与贫困对象面对面的乡镇一级却缺少人员,扶贫开发工作出现了“断层”现象。2015年底,宿迁率先探索在乡镇(街道)建立扶贫办,并为每个乡镇公开选派一名扶贫专干。

扶贫专干,专干扶贫。宿迁明确要求,扶贫专干必须全天候、全过程、全领域参与所派驻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走村入户、深入调研、熟悉情况、会商对策成为扶贫专干的日常工作。从实践看,“扶贫专干”有效解决了乡镇扶贫工作面广量大、任务重且无专职扶贫工作人员的矛盾,为扶贫一线工作落实到位提供了保障。

不仅如此,宿迁于去年4月初启动了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挂村包户”工作,这也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深化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扶贫模式的机制创新。有别于以往以及其他地方的挂钩贫困村的做法,这项制度要求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全员参与、全程帮扶、全责落实,即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部参加,帮扶单位人人有责;帮扶时间一定5年,做到村居不达标、工作不脱钩,农户不脱贫、帮扶不松手;责任单位全面负责各项脱贫任务,每年均实行达标线、保底线“双线”考核。

对此,宿迁创新建立了“述扶”工作制度,对全市有“挂村包户”任务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干部职工在年度“述职述廉”基础上增加“述扶”内容。对“述扶”评议不合格或因主观原因造成失职的帮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问责;对无扶贫工作实绩或扶贫工作实绩未达要求的干部,一律不予提拔使用。

截至去年底,宿迁75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6.4万名干部职工通过“挂村包户”与全市10.1万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开发户进行了结对帮扶,共投入帮扶资金2.8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821个,组织开展技能培训466期,培训人数3.82万人,帮助转移就业人数2.17万人,干部职工“包户”资助达4926.8万元。

实践证明,“挂村包户”是顺应广大群众期盼的务实举措,是锤炼干部队伍、推进机关作风转变的有效抓手,广大党员干部群策群力,办实事、办好事,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为基层脱贫致富奔小康带来了强大动力。

找准致贫根源,才能靶向施策。之前,宿迁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支出型贫困农户分别占到了低收入农户总数的44.7%、16.6%和6.55%。为破解支出型贫困难题,宿迁从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入手,分别建立了大病补充保险制度、扶贫助学制度和残疾人照护体系,扎紧因病、因学、因残支出缺口,长效化解支出型贫困“病根”。

为解决因病、因学、因残等支出型贫困制定制度化、长效化政策,堪称对症下药的“三剂良方”。

“良方一”,大病补充保险制度,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包括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和五保贫困户)为对象。这些低收入农户纳入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补偿范围的合规医疗费用经补偿后,剩余部分由大病补充保险再次进行补偿。大病补充保险不设最高补偿限额,首年度补偿不设起付线,合规医疗费用剩余部分报销比例达85%。据测算,该项制度的建立每年可为全市低收入农户减轻看病就医负担近3000万元。

“良方二”,扶贫助学制度,全面覆盖低收入农户子女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就学帮扶。扶贫助学制度整合了各类渠道的助学资金予以打包使用,可以实现持续足额补助,每年为低收入农户减少教育成本2.03亿元。去年8月中旬,宿迁发起了“群”众扶贫助学活动,共募集资金1600万元,针对刚考取大学的贫困学子采取一次性资助,让近3000名低收入家庭大学新生受益。

“良方三”, 残疾人照护体系,依托乡镇(街道)建设“残疾人之家”,在有条件村、社区或家庭设立服务点,对重度残疾人提供家庭照护服务、托养服务;对轻度残疾人以机构日间照料为主,并推动贫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开展,计划到“十三五”末实现照护服务全覆盖。我在网上销售育苗穴盘,去年销售额达300万元,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在县城买了一套大房子。”沭阳县庙头镇庙头村村民唐曼秋直爽地说。

数据显示,去年,宿迁全市已有14.6万低收入人口、5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根据计划,今年还将有15万低收入人口、4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将摘掉“穷帽子”。

宿迁的底气和信心从何而来?答案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无愧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金字招牌,无愧于为全国创造了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给予宿迁扶贫工作高度评价。

在脱贫攻坚、强村富民的路上,宿迁正砥砺奋进,一往无前!

编辑:郭建家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